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姬唐
  4. 第九十五章 请陛下三思
设置

第九十五章 请陛下三思(1 / 2)


姬松进来后,李世民一直在处理奏章,就连他施礼都当做没看到。

陈寿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恶心样子,让姬松有种说不出的憋闷感!

过来半晌,李世民这才伸个懒腰,从龙椅上站起来。

姬松连忙露出一副笑脸迎了上去。

“你小子就不能安生几天?朕刚和独孤谋商量好,你就将人家揍了一顿,还直接摔在地上?”李世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姬松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知道这小子在借题发挥,但人已经打了,自己还能怎么办?总不能将他再打一顿吧!

“东西带来了?”

看着姬松手中厚厚的一碟纸张,说道。

姬松生无可恋地将东西递上去,有气无力道:“带来了!”。

这哪里是要东西啊,根本就是在掘自己梦想啊,但形势比人强,不给自己在家都不安稳。

真要是这样下去,他敢肯定。

只要有了孩子,他绝对会‘众叛亲离’,没什么好说的。

皇帝这招太狠了,直接让自己后方大乱,他自己还做了好人,得到了姬母,攸宁和姬氏的感激。

姬松狠的牙痒痒,却没什么办法,人家用的是阳谋,光明正大的利用攸宁的心思达成目的,还说是为你好。

所以,在家里知道后,姬松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出海的机会,今后也会被严防死守,毕竟这事在他写出这东西时,就已经不是非他不可了。

他这几天已经想清楚了,既然无可避免,那就尽量将一路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参照物,写的详细一点。

按照他的想法,从大唐登州沿海出发,一直沿着海岸线北上,绕过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

穿过倭国和大陆的海峡,一直到白领海峡,进入北美洲,然后继续延海岸线南下,一直到南美洲。

只有到了那里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李世民可不管姬松在想什么,他只要达成目的就好,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的。

他认真看着姬松写的东西,上面将海上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做出了应对的办法。

他看了看,足足有数百条,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知道的?

“你说的这些可有依据?”

李世民还是真被问清楚,他刚才看了下,按照姬松的路线,这一路上足足有数万里,这样漫长的旅途,以现在的速度,一个往返至少数年时间。

他必须保证这些资料的正确性,不然,这不是探索,而是草菅人命。

姬松也明白李世民的心思,直接说道:“其实在先秦时期就有渡海的先例,在技术上我们中原原本是不差的。”

“但很多都损毁或者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的航海,我们已开始自觉使用海洋风向航海。”

“先辈们已掌握了东海与南海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

“实际上,在东汉应勋,就在《风俗通义》已经提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

“这里的‘落梅风’意即梅雨季节以后出现的东南信风。这些和那些海商所说的季风相符,只是可惜........”

姬松摇摇头,没有在说下去。

李世民知道姬松为什么不说了,这些都是战争惹的祸,特别是汉末三国和五胡乱华时期,很多珍贵资料都以遗失。

这里面就有他祖宗鲜卑人的功劳,所以,他只是咳嗽一声,面不改色的点点头。

其实,他也知道史书上对这些有记载,但很多都在世家手里,他根本不可能得到。

姬松能知道这些,也是这些年源源不断的‘挖’世家墙角,这才得到不少他们认为杂书,或者无用的书籍。

在先秦时期,天文导航的基础上,秦汉时期的定位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据《汉书·艺文志》载,西汉时海上导航的占星术已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等有关书籍总计达一百三十六卷之多。

可能是中原出海人员在航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天文经验和规律。其内容应是记录航海中对星座、行星等位置判定以确认航线。

除天文导航外,地文导航与陆地定位在航海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汉时,汉人对潮汐已不仅局限与水面的涨落,而能找出其中的原因。

王充在《论衡·书虚篇》第一次系统地将潮汐成因与月亮运动联系起来,,同时对海上航行,借海潮流向进出港湾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秦汉时期造船业发达,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定位,还有几何理论进一步提高,并能对潮汐现象做出系统合理的解释,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当时的中原王朝,已步入海上航行的快车道。

然而世事无常,连续不断的动乱彻底将这种趋势打乱,人们重新开始新的一轮探索。

前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