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看看都成了什么样子?啊,堂堂朝廷重臣,和当街小贩一般,成何体统?”李世民实在看不下去,出声喝道。
“臣等知罪!”
这时候还是不要头铁的好,不管怎么样先认错准没错。就连一向刚硬的魏征也同样如此。
姬松看了会儿,算是看出点苗头了。这哪是看对方不顺眼啊,明明就是在进行利益交锋,只是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
程咬金率先发难是在告诉文臣,我们的赏赐和功劳你们不能短缺。而文臣们则是各种诉苦,就是想减少封赏数额。
于是,这场别开生面的较量就在大殿之上上演了。而皇帝的出声则是一锤定音,定下的封赏不能少,这也是作为武功皇帝的惯例了。
不然何以取得众多将领的拥护,也是为将来一段时间的国事走向定下基调。就是先以军队为主,民生辅之。
这也是此时大环境下的无奈决断。李世民不知道民生的重要吗?不,他知道,比谁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但是,现在国内还尚未彻底稳定,突厥又在外虎视眈眈,军事方面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是原则。
皇帝的话,使得武将们松了口气,只要封赏下来就行,这样军队那边就有了交代。
文臣虽有不甘,但也知道这是大局,刚才也是尽量争取而已。既然皇帝定下了,那自己等人也就没什么好争的了。
“齐王元吉作乱,故太子建成遇难,陛下洪福齐天,这才化险为夷。事后,陛下临危受命,整顿朝纲,肃清齐王元吉逆党。”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又值突厥南下,国朝危机。陛下又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亲临两军阵前,怒斥颉力不义,使其肝胆俱裂,仓皇而逃!”
“期间,文臣武将殚心竭虑,这才使得没有良成大错。这是兵部拟出的功臣名单,请陛下圣裁!”
房玄龄作为宰相,这事有他带头最好。作为宰相,总领朝纲,是没有文武之分的,不然何以服众?
“呈上来!”
“诺!”
这时谁还记得刚才都差点打起来的事情,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想要知道自己到底封了个什么官职。
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李世民看着奏章上的内容,并没有露出任何表情,这让很多想要看出什么的官员失望不已!
爵位他们不指望了,文官中除了前面几位其他人就不要想了。大唐最重军功,更有非军功不以封爵的传统。
除了一些皇帝用来笼络人心和恩赏外,但那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不过伯爵。
就像姬松,救了平阳公主功劳大吧?最后不也是只封了个有名无实的小小男爵,还是没有封号的,就连封地也是当时李世民努力争取来的。
所以,他们现在就只能期待下官职是否提升,这才是他们关注的。
但是,与文官相比,武将们就喜笑颜开了。自己这帮子秦王潜邸从龙之臣,到了这时,算是终于熬出头了。
对于爵位他们并不担心,虽然兵部把守严密,但该知道的他们早知道了,接下来等着封赏就是。
“很好!陈寿”
“奴婢在!”
“就按照上面的念吧!”
“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有些人顿时松了口气。还好没什么意外,这时终于可以将心放肚子里面了。
其实他们也是关心则乱,兵部在最终确定名单之前肯定是经过皇帝审阅的。此时在朝堂上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陛下有旨,众臣听封!”
“吾皇万年!”
不知是不是错觉,姬松听到这声音明显比刚才大了不少。他也不敢怠慢,也不知道会封自己什么爵位。
“长孙无忌上前听封!”
“臣在!”
“今有长孙氏者,性仁恭敏,初时随朕左右出谋划策,无出右者!今赦封尔为赵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赐绢万匹,进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衔,参与朝政!”
“臣,领旨谢恩!”
“房玄龄!”
“臣在!”
“封房玄龄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领中书省中书令,辅佐朝政。”
“谢陛下隆恩!”
“封杜如晦为蔡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领兵部尚书衔,为侍中,辅佐朝政。”
“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其勇冠三军,破夏灭郑,忠心无二。
于多日前率领大军击破突厥斩首近万,为迫退颉力立下大功,现封其为吴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赐绢万匹,元吉所属财产皆归敬德,拜右武侯大将军,”
“陛下!臣,领旨谢恩!”
接受封赏的人实在太多,姬松也只能记下寥寥几人。程咬金官拜右武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