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艳离开了,办公室里只留下刘平武一个人,继续思考着人生大事。
自己走的路线,非常明确,主攻电源管理芯片及其配套的功率器件。
这条路线第一个好处,是抓住黄金时期,替代欧美高价芯片和器件,获取高利润,积聚后续发展的资金。
比如提供给众普的方案,SQPower+盈海所有器件的成本才二十元,自己敢卖四十一元。不是自己胆大心黑,确实是欧美同类型的芯片,卖得就很贵。
TI国半方案,报价就是六十九元,还是看在众普科技如此大的需求量上,给出的“特价”。
其它客户,至少八十元起步。
那它们的成本是多少?
TI、国半方案的所有半导体器件从台岛、翰国代工厂出来的价格,成本估计不到十元。
运到米国,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什么专利费、研发费用、管理费用、运输费用、环保成本、员工福利费用、回报社会费用、高管的私人游艇和飞机...
所有乱七八糟的费用都要打进成本里,再确保账面上百分之五十的销售利润率,然后给到代理商的价格一般是五十元以上。
TI、国半这类米国老牌半导体厂在大中华区的代理商,绝大多数是台岛和南港公司,少数是星加坡公司,大陆公司少之又少。
这些代理商,赚钱是小事,管理费用、运输费用、回报社会费用、员工福利成本、高管的会所和高尔夫球会VIP费用,这些成本总得加上去吧,你不能让人家亏本赚吆喝啊。
所以给众普科技报六十九元,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商家。
标杆摆在那里,刘平武报四十一元,比TI国半的方案便宜三分之一,便宜得恰到好处。报得太低了,众普科技说不定内部还会有个声音出来。
“华丰电子的方案,怎么这么便宜?便宜没好货,测试没问题,以后批量交货会不会偷工减料啊?”
其次这条路线发展前景远大。
第一步积聚足够的资金,可以推动技术升级和革新,目标盯着移动通讯,从手机到交换器再到基站,直接可以打通整个产业链。
然后在移动终端锂电应用的基础上,技术再升级,向使用锂电的新能源拓展,电动车、储能、光伏...
至少三十年内不用担心市场。
先走技术路线,把技术刷到极致——其实也就是把效率推到极致。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等到竞争对手千辛万苦追上来,降价**可以施展出来!
我的器件性能比你的好一丢丢,价格还比你便宜五分之一,大多数客户都知道怎么选择。只要市场份额的优势掌握在自己手里,那自己的制造成本就是最优。
谁跟我PK,都是亏本赚吆喝。
你吆喝一两年还可以支撑,吆喝个十年八年,谁受得住?
这原本是欧美大品牌对付中国的手段之一:你造不出来的,我就卖天价。你造出来了,我就卖個苹果价。
只不过中国一旦能造出来,就能把它卖成白菜价,你的苹果就要放酸了。
自己学习欧美先进销售手段,没毛病啊。
核心的SQPower等半导体公司,还是翰国的?
我都是中翰友谊的桥梁和使者,翰国的,不就是我的了吗?再过几年不就到2008年了吗?
急什么!
孔明亮要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虽然无比艰辛,困难重重,但是总得有人去探路,蹚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他看中了一家欧洲公司,研究了四五年,一直想买下来。
先是想说服青云和中电集团,但是由于前景不明确,无法说服决策层,一直耽搁着。
现在刘平武愿意出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