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京剧大师:我从龙套开始捡属性
  4.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绝活:含灯大鼓(求月票)
设置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绝活:含灯大鼓(求月票)(1 / 3)


林牧并不知道,自己在唱传统快板书《名侦探柯南》的时候,下面有不少年轻人都已经打开了自己的手机进行直播! 由于标明了“牧王爷家乡演出”的字样,瞬间,就吸引到了大批的水友们进入到直播间! 当看到直播间里果然是林牧,这些水友们都是很兴奋! 昨天刚看了春晚里林牧的表现,没想到今天大年初一,还能在直播间里看到林牧,真的是太幸福了! 而林牧表演的快板书,则是让他们一个个的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我勒个去! 还真的是传统快板书,这也太传统了吧! “没的说,我爷爷当年就听过这段,表示,柯南真是个好侦探!” “我可以证明,我太爷爷当年到皇宫里,给慈禧太后唱过这段,我家家谱里写过这件事!” “嗯,我也听我爷爷说过,当年有一位快板大家,民国时期最拿手的快板书就是《名侦探柯南》!” “《名侦探柯南》,这书也太老了吧,听说是前清的时候创作的,没想到被牧王爷给挖掘出来了,厉害厉害!” 水友们一个个的说的真事一样,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以为这一段快板书是多么老的段子呢! 演唱完毕之后,虽然下面的观众们起哄让林牧再来一个,但是林牧还是笑呵呵的说道,“咱们不能喧宾夺主,我看他们后面还有不少好节目呢,咱们就坐在那里好好欣赏就行了,我今天也是观众,谢谢大家了!” 毕竟这是人家的舞台,自己站在上面时间太长了,就不太好了! 再说了,自己是出来看节目的,都忙了一年了,还不让自己好好休息休息嘛! 管事的一看林牧态度很坚决,也不再劝说了,咬了咬牙,说道,“好,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表演,接下来,咱也不能被林老师给比下去了,我给大家展示一段绝活!” 管事的已经看到后台下一位准备上台的演员,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于是只能自己先来把场子给撑起来! 不少后台的演员听到这话,不由得眼中一亮!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位管事的,虽然已经六十多岁,而且已经不怎么上台表演,但是年轻的时候,那也是走南闯北,闯出过字号的人物! 林牧直接带着众人坐在了前排,也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位管事的! 林牧倒是想要看看这人有什么绝活能入自己的眼! 毕竟林牧在冯家住了这么两年左右的时间,见识过的老艺人已经超过百人,每个人都是身怀绝技,林牧也是从中学到了不少! 管事的名叫张金山,今年六十三岁,京城人! 四十年前,京津两地提起张金山来,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由于得罪了不该惹的人,结果,张金山三十多岁,就被迫离开了京城! 如今已经六十三岁的张金山,只能笼络一些不得志的曲艺演员,组成一个小的戏班子,接一些乡镇的演出,勉强湖口而已! 张金山到后台招呼了一下,几个演员将一个鼓架子搬了出来,上面放着一面鼓和鼓犍子,还有一副板子。 “原来是大鼓啊,不知道是京韵呢,还是梅花呢?” 林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两种的大鼓林牧都非常的熟悉,到冯家聚会的那些人里,有很多都是京韵的名家,梅花大鼓的老前辈也有好几个人! 所以,林牧对这两种曲艺都非常的熟悉! 这里面能有什么绝活啊! 但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林牧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只见一个年轻人走上来,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 一根细细的竹棍,前面连着一个灯架,灯架上三根蜡烛,下面还有一些流苏点缀! 林牧的眼睛眯了起来,他好像有点印象,当初冯家聚会的时候,听那些老前辈们聊天,说到梅花大鼓的时候,还提到了曾经有一个已经失传的分支,好像叫什么“含灯大鼓”! 几位梅花大鼓的老艺人提起这门艺术的时候,都是有些惋惜,表示这门艺术虽然一开始是一种恶搞,但是后来慢慢的发展成了一门绝活技巧,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失传了! 张金山用牙齿咬住灯架的那根竹棍,用打火机将前面的三根蜡烛依次点燃,就这么咬着竹棍,清清楚楚的说道,“我给父老乡亲们表演一个含灯大鼓的片段,叫做《黛玉悲秋》!” 果然是含灯大鼓! 林牧不由得坐直了自己的身子,回忆起了当时那几位梅花大鼓的老前辈说的话! 这是当初京城的子弟八角鼓票房里被人创造出来的! 八角鼓,是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又称单鼓。 鼓体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 鼓框用八块乌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据说是八旗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拼而成。 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一面嵌钉柱缀鼓穗,寓意五谷丰登。 据说当年有一位名叫宝小岔的八旗兵,在出征大小金川的时候创造了一种曲调岔曲,唱的是“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成为当时的流行音乐、传统俗乐。 乾隆听完之后,亲自下旨加以推广,定制乐器,也就是这“八角鼓”,签发龙票,让人悬挂在排练场所,所以以此为业的都称为“票友”,演出场所称为“票房”。 这也是现在票友和票房的来历! 而这个含灯大鼓则是在平日里大家练习的时候,有人开玩笑,拿起了两根毛笔,用后槽牙咬住笔管的尾部,然后开始唱岔曲。 用这种方法来比赛,看谁能唱的字正腔圆! 而当时的演唱者大部分都是唱的含含湖湖,精神稍有不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