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这个东西,平时需求不大,战时需求奇高,所以一定是朝廷财政供养。 杨一清离开之后,朝廷内部也开始讨论具体的执行问题,复套所要的核心,其实就是骑兵,而骑兵的核心就是战马。 如今,陕西的苑马场逐渐恢复,弘治十七年朝廷又恢复了安定苑,因而今年陕西有7处苑马场,累计可以蓄养战马八万四千匹。 弘治十八年,朝廷计划在陕西新增一处似安定苑这样的上苑牧马场。所谓上苑就是每年可以蓄养两万匹战马的牧马场。 而想要恢复,就需要银子修缮马营城堡、营房,增加种马额和牧马军的人数。 每一匹马、每一名士兵,都要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正儿八经的做好这些事,复套才有力量。而且复套之后,河套平原上还有更好的牧马场! 所以朱厚照从始至终都没有松懈过对马政的关注,不仅如此,他不止一次的传谕内阁,要求内阁重视朝廷各处官牧马场的恢复和建设。 如今复套作为国策被提了出来,马政自然也就变得更加重要。而需要银两就成了应有之义。 现在多出这四十六万两的银子,朱厚照心中便更加稳当了。 其实这些银子本不是进入户部的银两,但是基本上赈灾、钱粮减免,户部就差不多了。朱厚照这个皇帝没有大兴土木、搞各类形象工程,能够做到没什么亏空,这就已经不容易了。 况且,杨一清到出发去固原,还从户部支了10万两银子。 以大明如今的国力,要想恢复汉唐盛世时几百万匹马的数量绝非是三两年就可以做到的,朱厚照所求的,也就是能够支撑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需要。 人治的时代,朝廷重视,任用得力官员,至少能让情况好一些。 梁储离任太仆寺卿以后,新任官员名为王禀,他既不是东宫潜邸旧臣,也不是王鏊讲学时生出向往的务实之臣,他是杨一清推荐过来的安宁苑牧马场的总负责人。 本身只是举人,四十岁的年纪,十七八年都在马场中度过。 杨一清对于陕西马政的梳理,朱厚照清楚,所以他推荐这个人,自然也可信。 此次礼部召集各省省级官员入京,京师同级官员也一并纳入其中,王禀名列其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还是有道理。 朱厚照召见官员特别勤快,处理政事力求务实为主,提拔官员也以其实务为先。所以朝堂上干活的人越发增多,是不是踏实干活这个很难保证。 但至少在干活。 此外,经延日讲也能够正常举行,而若不处理政务,皇帝的日常就是在坤宁宫或锻炼身体。 再有,司礼监、锦衣卫都被限制。只要不频掀大桉,部分官员已经忍不住在颂圣了。 在朱厚照的推动下,内阁和六部都以处理国政为先,不过先前的复套国策已经议定,开海的圣旨还没有出,朝堂在这段时间陷入平静。 朱厚照也进入了一段皇帝岁月的平静期,也就是正常的坐朝理政。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经常性会听到的奏报是地方报灾,请求钱粮减免,或者就是有部分官员弹劾其他人,另外对于他来说,最多的就是各类官员开始给他提意见、说这个是弊政、那个也是弊政,一个个的劲头像是要把帝国的命给革了似的。 但到此时,朱厚照已经不会轻易同意了。 除了复套和开海,朝廷在今年最大的动作是要取消北直隶河间府阜城、肃宁、任丘、交河四县的民牧。 民间养的马不仅瘦弱,而且营养不良,还容易生病,人都吃不饱,马又能肥到哪里去,战马可要是吃精粮、豆子的,不能够只吃草。 这种因为大宋完全丢失了适合牧马的领土而开始的养马政策,朱厚照有心要让其退出历史舞台。 哪怕为了这个理由,他也要把那些适合养马的领土给抢回来! “北直隶地区衙门多,各级官员、各家勋贵本就大肆侵占了很多田地,而且他们一出手,还要占好的田,百姓乞活无路再加上养马,这日子还怎么过?这么多的百姓没饭吃,他们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大后年必反。” “而且京师就在这片区域,你们老提醒朕,说东南财税半天下。岂不知,河北也是京畿重地。弘治十八年,武安苑牧马场的设施、人员、种马、牧军人数务必都要到位,有了这个马场朝廷可再蓄养战马两万匹,这样明年就将河间府剩余的静海、宁津等四县的民牧取消,如此一来北直隶就有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三府完全取消民牧,百姓也能喘口气。” 皇帝在奉天门外和主要大臣们讨论政务。 很大的事情就是几个老头,像今天没什么大事,各部侍郎、主事也都来了不少。 户部韩文、顾左,兵部王敞、王禀一齐领命,以及一个特别的人,军机处杨廷和也被派来分管马政。 因为马政和复套挂了钩,军机处要负责马政的一切事宜,所以杨廷和跑不掉。 按照皇帝的要求,改民牧为种粮的各县,户部要在种子、农具方面加以支持,特别困难的县还会有一年的钱粮免征,之后则一切如常,而且朱厚照重点会看这些县的纳粮情况,造假可以,有本事别被逮。 因为他要知道,政策施行下去有没有用。 好在顺天府、保定府所展现的结果喜人,中国老百姓都是这样,你只要给他活路,他一定顽强的活下去。所以这两个府的钱粮,三年来已有数万石的增长。 再加上京师里各类营造聘用的数万工人,京畿地区的流民大大减少,社会矛盾也大大缓和。 眼看年号要改成正德了,这项政务也让许多人感觉到应当是正德朝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