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卫主将没有在乾清宫待的太久,皇帝领着他们来到了奉先殿。 类似出征这种大事,皇帝都要祭告祖先的,这个时候皇帝要跪下,自然的,从屋里到屋外也没有一个人敢站着。 “不孝子厚照今日向太祖、太宗禀报,鞑靼人侵我国土,杀我子民,自弘治十一年以来,臣与先帝忍之以极,今臣祭告祖先,决意派兵迎敌,以正天道!望太祖、太宗及祖先们保佑大军无往而不胜!” 圣旨一下,整个京师的力量都转动了起来。 八卫士兵只有一天的时间各自回家告别,如果没有儿子的那么就抓紧时间夫妻同房,第二日务必要到营房集中。愿意把出征发的饷银放回家的就放,不愿意的就自己带着。 反正皇帝私库里出来的银子已经由户部尚书韩文亲自监督发了下去。这么多银子一下子从银库里出来,京城里的百业都小小繁荣了一下。因为很多人觉得打仗换来的银子,不抓紧时间花掉,下次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了。 打仗打的就是国力,如果控制的不好,必然会引起民间的粮价大幅上涨,切实的影响到每一名老百姓,所以每个人也都会感觉到。旁得都先不提,所有的驴子都被朝廷征用了。 弘治十八年二月十三日,就是皇帝定的出征日。 皇帝亲自到城门相送,旌旗猎猎,甲兵数万,军誓之后,这八卫就将出发了。 虽说先前文臣中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一番争斗下来,相异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现如今皇帝身边有内阁,有王鏊、韩文、闵珪、杨廷和、梁储、焦芳等数十位朝廷重臣。 望着一队一队的人马挤满城门、填满官道,朱厚照激荡的情绪也慢慢平静下来, “传旨。” 年轻天子威势如今更加的足了,他一开口,诸多大臣都颔首听命。 “为快速处理西北军务,从今日起,朕决意设立专门的军务处理机构,称之为军机处,所用人员从内阁和六部九卿各衙门选取充任,其升转仍在原衙门不变,军机处亦没有专门的衙署,所用值房就在太和门内选一间房屋。并告通政使司,所有军务奏疏,通政使司一律不问,入京之后直接送往军机处,由朕首先阅览御批。任何人不得截转,若有违者,朕决不轻饶!” 内阁和各重臣都心头一凛,皇帝以西北军务为契机,行的却是收权之举。 以往臣子们怕皇帝不勤政,现在好了,换了个满脑子都是政务的皇帝,这权力他们可就越分越少了。 “臣等遵旨!” 朱厚照看了一眼内阁,这一次他对这些人不是很满意,“眼下大军刚出征,军机处事务应当不多,暂时就以王鏊、韩文充任,待事务逐渐增多,朕会酌情增加人员数量。” 王鏊和韩文没说的,皇帝有旨意,他们肯定是照办。 而且这可不是坏事,从今日起,西北军务其他人就碰不到了,选上他们自然是一种重用的表现。从此以后,皇帝日日召见,君臣造膝甚密,这也是人臣之极了。 就是内阁三人直接被忽略,让人咂摸出一种奇怪的味道。 至少是表明了皇帝对他们已有意见。 如果西北的军务以跳开内阁的方式处理,那么其他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如此一来,内阁是轻是重,可不就是皇帝一人所决定的了? 这里结束以后,宫里的太监就按皇帝的旨意在太和门内打扫一间房屋出来,朱家比后来人要公道一些,不会弄一个简简陋陋的房屋。 每个人都要有一张精美的书桉,边上还配有几张矮小一些的桌子,他们是皇帝的‘秘书’,他们自己也要有秘书,这是工作需要没办法。 在正门右手边还打造了一张大圆桌——皇帝交代,他有时候也要到这里办公的,具体就是开会。 至于内阁,不知道为什么,尽管三个人员没变,但此刻竟显得有些冷清了。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玩,碰上强势的君主,你的表现一旦差了一些,马上就有一个果了。 这样的果,让往日里话多的谢迁此时都有些沉默。 刘健这个老头也坐着不说话,等了半天,就是一句话,“处理积务吧。” 李东阳和谢迁对视了一下,没话说,只能低头办事。 倒是内阁之外的人着急,左都御史张敷华去了南直隶,还不知道他那粮能不能借到,眼下就是礼部尚书林瀚,他与刘、李、谢三人关系都不错,这个时候怎么也要来一下。 但刘健像是看透他的心一样,“大宗伯若是为了军机处之事,还是免开尊口吧。” 林瀚有些尴尬,刘阁老的性格的确如此,不像李东阳那样和善。 “刘阁老,下官是有些疑问,来向几位阁老请教而已。” 李东阳把人请了进来,端着手对刘健说:“阁老,大宗伯不是外人。陛下今日之举,我也有些疑虑。有些话不说,可不代表它不存在。” “有什么可说的?君为臣纲,陛下是什么旨意,我等自然是要遵旨而行。” 谢迁也放下笔,“军机处设立后,陛下就可以绕过内阁处理军务,这是一种法子。陛下也可以选阁老充任军机处,那样又是一种法子。所以这……” “……这是陛下在落子,要看内阁的反应。”李东阳干脆把话说明白了。 其实这些话都对,但刘健不爱听,他罕见的敲了一下桌子,“内阁是为了大明朝而设的内阁,不是为了你我才设的内阁,个人的荣辱应该放到内阁来说吗?!” 他毕竟是首揆,这样发怒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李东阳无奈,只能把一份政务奏疏递上,“阁老,这是浙江上递的。” 这样过了几日,什么都没有发生。 王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