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大捷,普天同庆。 京城奔走相告,一片喜意。 宫中很快出了大捷的告示。 告示中,大.大赞扬了秦家父子的能力。 赞扬秦家父子领兵如神,战场勇猛。引得老百姓一片赞叹之声。 街头巷尾提到秦家父子,无不敬仰钦佩。 偶尔有几个提起大周太子的,并不多。 但是,一夜之间,京城的官府告示墙,便被换上了一份告示。 捷报告示,都是由兵部下发。 此时的告示上,盖着兵部的大印,和朝廷平时发的一般无二。 这一回的告示上,是大周太子在这一次大战中的功绩描述,之详细,仿佛让人亲眼所见。 并且告示中,对大周太子大加赞赏,大.大肯定了大周太子对于这件事情的付出以及作用。 一时之间,老百姓们对于大周太子的谈论,一下就多了起来。 茶肆酒楼,全部都是关于这场大战的讨论,再加上其中有些人有意无意的带话题,大家夸起大周太子来,全是赞美之词。 “这次西北边境大捷,实在是太好了,我那参军的兄弟也该回来了。” “是啊,是啊,大周太子一出马,直接解决了蛮夷问题,听闻蛮夷被打得落花流水,以后都不会来犯了。” “是啊是啊,大家都说大周太子是战神,神勇无比,在战场上于千万人之中取敌人首级,而面不改色。” “是是是,今日的告示我都看了,那可是朝廷出的告示,绝对不会错,大周太子着实厉害。” “谁说不是呢,这些年来,咱们西北大军驻守边境,虽说打胜仗无数,但是蛮夷却始终都在。 “这一回,大周太子来了,直接把蛮夷都打回老家,损失惨重,再也不敢对大周出手,实在是神勇无敌,” “是啊,咱们没看到现场,还不好说,听闻现在边境那边,也全都是赞扬大周太子的,老百姓们排着队的给军营送东西,以表达感激之意。” “边境受蛮夷骚扰多年,如今一朝了结,大周太子为百姓谋福,是一件大好事。” “看起来,前段时间,那护国寺的大师说的天降福星,就是大周太子吧。” “对,那时候大家还说是太子府侧妃的孩子,现在想想,肯定不是,若真的是天降福星,哪有那么容易就没了,肯定说的就是大周太子,刚好那段时间,就出来了大周太子的消息。” “原来如此,如此一说,倒是完全说得通了,这 大周太子就是咱们的福星。” “是啊,大周太子原本就是皇室太子,自然是庇佑我们老百姓的,他一出来,这么难的蛮夷都解决了,想来一定能重现大周盛世。” 百姓们的这些言论,一传十十传百,传得沸沸扬扬,整个京城,提起大周太子,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 兵部尚书陶正霈第一时间入宫请罪。 皇帝把陶正霈大骂一顿,捷报被冒充,还盖有兵部的印章,兵部难辞其咎。 若不是陶正霈向来刚正不阿,而大周太子上次干过一回这样的事,他都要怀疑是不是陶正霈故意的。 他几乎都能想象到,外头因为这些告示会发生什么。 御书房里,陶正霈一言不发,面色凝重。 皇帝问道:“外头如何了?” 陶正霈:“皇上,微臣一发现事情便入宫了,还不知道如何?” 皇帝:“告示也没撤下来?” 陶正霈:“皇上,不敢撤,此事事关重大。” 听着这话,皇帝略微一想,就知道陶正霈什么意思,心中那叫一个憋屈。 见问不出什么,又对着陶正霈发了一通火,把人赶了出去。 当即让人把李元齐传进了宫。 李元齐一进御书房,就感觉到了皇帝的怒意,收敛着表情,不敢乱说话。 “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面色不好:“起来吧,说说,外头现在是怎么回事?” 李元齐低着头,刚刚他听说了陶正霈入宫,知道皇帝说的是关于大周太子告示的事。 今儿一早,他听说的时候,也吓了一跳,这件事京城传得这么大,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他想瞒也瞒不住,只得据实说。 皇帝听完,大发雷霆。 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也是,大周太子出手,怎么可能小打小闹。 偏偏对方做了这种事,朝廷还不能否认。 皇帝大骂:“无论如何也不能任由外头如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