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作何解?” 郑仙便答道:“指的是真一之炁,至于具体为何,那就要看你餐霞食气时选定的是什么了。” 闻听此言,齐敬之不由得默默点头,暗忖道:“邓符卿前辈曾言,第一境第三层成就的心骨、第二境第三层显化的心相,连同第三境第三层凝聚的道种,三者循序渐进,合在一起便是一名修士的道基所在……” “于我而言,这所谓‘真一充於内’,难道是要将松柏甲木之气注入怒鹤心骨之中?怒鹤心骨明明并无实质,虽说翎羽的颜色会随着我的修行进境而有所改变,可当真能与灵气相融?” 念及于此,齐敬之心中一动,忽就想起了曾经的赤金珠、方才的金色巨树和如今的金枣等诸般变化,虽然并不是一回事,但总归一脉相承、有迹可循,可以作为今后的参照。 郑仙等少年思索片刻,才又笑道:“《仙羽经》在这一步自有妙法,郑某这篇法门实在不值一提,小友只管当做一个老家伙的唠叨便好。这样吧,郑某再送你一首诗,如此才算公平。” 一听这位琅琊君又要吟诗,三个年轻人的脸上或多或少都显出几分古怪之色。 “说起上代玄都观主的诗作,小友知晓的自然要比郑某多得多,却也未必没有遗漏。当年那位前辈曾来天台山盘桓,与郑某的师尊论道数日,临走前曾留诗一首,言尽两家修行之妙,正好拿出来与小友共勉!” 琅琊君的神情却是郑重起来,先清了清嗓子,这才开始吟诵。 “暑往寒来造化间,谁将大药驻朱颜。骑鲸客去天连水,跨鹤人归月满山。” “炉火焰烧情欲境,剑峰割断利名关。烟花随分岩头绿,猿鸟不惊春色间。” 无论如今的仙羽山玄都观里是否留存有这首诗,反正齐敬之是闻所未闻的,是以琅琊君吟得郑重,少年更是听得仔细。 顾名思义,这首诗里的“跨鹤人”无疑是将要告辞归山的上代玄都观主,“骑鲸客”则应是身居碧海青渊、日日得见“长鲸扬波、螭龙并流”的碧海仙宗上代宗主。 “剑峰割断利名关?果然是出世之剑!至于炉火焰烧情欲境……” 齐敬之当即看向了面前的金鼎,所谓“金灶神釜、还丹金液,升天住地、于俱长生”,与“暑往寒来造化间,谁将大药驻朱颜”这两句何其贴切? 琅琊君郑仙注意到少年的目光,当即颔首笑道:“正如小友心中所想,郑某之所以拜入天台山碧海仙宗,倒有大半缘由都着落在这尊祖传的金鼎上!” 说罢,他忽地一抬手,金色巨树所化的金枣便落入了金鼎之中,隐没于那些沸如云烟的金气之下,引得一旁的魏豹失声惊呼。 与此同时,金鼎周身皆被一道五彩金焰笼罩,迫得最靠近鼎身的齐敬之连连后退。 郑仙看向魏豹,耐心解释道:“你不必忧心,这枚金枣乃是郑某一生修行所系,入此鼎中乃是如鱼得水,你的族人不但无恙,反而会有莫大好处。” 说罢,就见这位琅琊君伸出白羽扇一招,那三大六小共计九颗金枣就从他背后自行飞出,缓缓飘向了金鼎。 只是这些巨枣并没有落入鼎中,而是悬在金鼎上空,同时却又被五彩金焰笼罩。 不多时,它们的金色枣皮就因为灼烧而变得透明,将内里的景象显现出来。 三枚一人高的金枣里赫然是安丰侯丁承渊、遍身黑羽的大黑明神和奄奄一息的虎君道人。 三个人皆是双眼紧闭,似乎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觉。 余下六颗金枣的个头要小上不少,内里分别装着安丰侯的金缕衣、七星辟寒钩、落日熔金剑,缩小了许多的金色凤巢,一只不知来历的玉盒以及……竟然还没死的伥鬼童子。 “侯爷!” 哥舒大石毕竟是安丰侯府的人,见状忍不住朝丁承渊呼唤了一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只好紧紧盯着琅琊君,看他将如何处置这些被装在金枣里的人与物。 郑仙的目光从九颗金枣上一一扫过,忽用白羽扇朝装着金缕衣的那颗一指。 被指到的金枣立时融化开来,连同内里的金缕衣一起,化为一团金色的汁液,又隐隐凝聚成金蟾之形,三只蛤蟆足还踩着一片黑色海水。 只是无论是三足金蟾还是黑水秽海,因为体形比先前小上太多,已瞧不出半点曾经席卷两位天衣教大修士的赫赫凶威。 琅琊君郑仙语气平淡:“终究是天庭孑遗、异气所生,又有丰饶之用,便许你入郑某鼎中为一味佐药,至于黑水秽海,权作薪柴吧!” 话音才落,三足金蟾就落入了金鼎之内,同样蒸腾为云烟之状。 许久不见的云蛇雾虎立刻冒了出来,带着审视的目光,围绕这只三足金蟾盘旋打转。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