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一年之内,秦国便接连不断的吞并了犬戎与褒国这两个大国。 随后,秦王遍邀天下饱学之士同往咸阳辩经,一时之间,整个天下都为之哗然。 周国王宫之中,年轻的周天子傻乎乎的坐在王座之上扣着手指,就仿佛是没有听到群臣的议论之声一般。. 而周太后虽然只是坐在王座后面,并且还被珠帘遮住了面容,但是所有人在说完了自己的谏言之后,都是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看向珠帘之后的周太后。 周太后今年已经50多岁了,因为长时间操劳国事,所以头发都已经白了一半。 但是,长时间身处高位,她身上的气势也越发的浑厚。 哪怕是发鬓斑白,却始终不显丝毫的颓败老态。 “秦国连吞两国,雄踞西北西南,其兵甲之盛,国土之广,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商国。 如今,秦国又传召天下,遍遥天下名士前往咸阳辩经。 他这是想要博采众家之所长,成秦国一家之学说,图天下文化之一统,欲成九州之之言。 秦王之狼子野心,看来是藏不住了!” 群臣议论了很长时间,都对是否要派遣博学之士前往咸阳辩经举棋不定。 周太后听他们争论半天,却始终没能够拿出一个章程,于是,她主动开口,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白发苍苍的大周司马也主动开口说道:“秦国,虎狼之国也!蛰伏多年之后,先破巴蜀,再取戎褒,如今其大势已成。 而我大周此时正因为楚国东征之事被牵制住了手脚,也无力干涉秦国。 以老臣之见,当先虚以委蛇,而后再徐图良策。” 司马的话音方落,便又有老者开口说道:“司马此言不妥!秦国虽然兵势已成,但是却不沾大义。 就算是我们不派人前往秦国辩经,秦国又能奈我大周如何? 但若是我大周也派遣博士西入函谷关,那么天下各国谁还敢不遵秦王号令? 届时,只会让秦国的气焰更甚。 这,于我大周何益也?” 老者名为姬存邑,乃是周太后新选出来的宗伯,乃是周太后的心腹。 方才周太后的言语之中满是对秦国的忌惮,在他想来,太后一定是不希望秦国能够办成“百家辩经”之事。 所以,在司马试图支持遣派使者前往秦国辩经之事的时候,宗伯主动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然而还没有等司马开口反驳,周太后便率先开口说道:“宗伯所言有理,但是,辩经之事不单单是对秦国有利,对我大周同样也是有利。 若是能够在这一次辩经之时击败秦国,天下士子必定会因此而心慕我周国。 秦国刚刚积蓄的大势,也会随着这一次辩经的失败而一败涂地。” 言语到了此处的时候,他径直从珠帘幕后走了出来,来到了满朝公卿之前。 “传哀家懿旨,召集我大周所有精通周礼之儒士,代表我大周参与咸阳辩经。” 在下达了自己的命令之后,不等群臣做出反应,便直接转身离开了大殿。 群臣面面相觑,却始终没人主动开口唤住周太后。 朝会散去之后,有人叹息说道:“现如今的太后越发专横霸道,吾等公卿,看来是要没有立足之地了!” 众人闻言,大多面露沉思之色,并没有人敢与他相附和。 而不久之后,宗伯却是主动来到后宫求见周太后。 “太后,微臣以为辩经之事还是有些不妥!秦国建立咸阳学宫多年,招揽了不少的能人异士,我大周…”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周太后便已经轻笑一声之后说道:“宗伯也以为,我大周名士辨不过秦人是吗?” 宗伯只觉得头皮发麻,随后急忙跪地叩首道:“老臣不敢。” 周太后摆了摆手,示意他站起身来。 “不必如何惶恐,族叔是自己人,有些事情哀家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别说是族叔不相信咱们大周的那些博士,就算是本宫也不相信有人能够辩胜秦国。 但是,这天下辩经之事,古往今来便从未有过结论。 天下诸国皆自有国情文化,要想让他们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从而接受别国的文化,这又谈何容易? 所以,我们不必胜过秦国,只需要带头让天下诸国都参与到这一场辩论之中来,然后不让秦国获胜即可。” 只要秦国不能获胜,所谓的文化统一便只是空谈。 “耗费巨大召集的这一次辩经,最终没有任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