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权将领了。 要怎么安排姜襄等人,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建议?”朱媺娖问军务院众臣。 杨廷麟建言道:“臣以为可以安排姜襄为军校老师。” 视频投影中李岩也道:“臣以为军校确实适合姜襄等人,不过他在为军校教官前,也须得在将官进修班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行。” 也在视频投影中的马科则迟疑道:“姜襄虽说同锦衣卫接触过,表示要反正,可毕竟还没有行动。他此番询问条件,若得此答复,会不会反悔?” 听到这里,朱媺娖道:“他若是反悔,那便不需要他反正了。对姜襄等陕西反正的部分将领安排,就这么决定了吧。” 对朱媺娖而言,姜襄先后降顺、降清倒不是无法接受,姜襄最大的问题是成为了大同根深蒂固的军阀。 后世历史上,就连清庭都对姜襄有所让步,可见以姜襄为核心的大同军阀之根深蒂固。 朱媺娖是决不允许大明新军中有这种军阀存在的,所以姜襄最多给个闲职。 若姜襄不接受,也不过是让陕西方面军多费些手脚而已。 朱媺娖如此自信,也是因为近几日从山陕及河南、山东传来的战报,都说明大明新军战力对比清虏要比她和军务院预料的高不少。 至于造成这种预估的原因,则是她和军务院漏算了大势对士气的影响——如今便是普通士卒,都觉得大明再次兴盛,将清虏驱赶回关外是必然的事,士气自是比朱媺娖等预估的更加高昂。 这让大明新军战斗力莫名提升了不小的一截。 所以,如今朱媺娖并不是很在乎姜襄等人的反正和策应。 其余人其实也并不是很在乎姜襄等人的反正,甚至如杨廷麟、朱大典这些崇祯朝的官员,还想追究当年姜襄降顺的罪责。 因此,听朱媺娖明言对姜襄的安排,便没人提出别的意见了。 朱媺娖正待议下一件事,便见刘淑英从后殿拿着一份电报匆匆走来,神色古怪。 她先向朱媺娖一揖,才递上电报文件,道:“陛下,曾提督传来电文,说他们在一小时之前的战斗中以光明火炮打死了征南大将军豪格,随后山东兖州府的清虏就溃退了。 目前他正指挥麾下各镇追剿清虏,只是担忧此事会影响军务院从海上出兵直取北京的计划,故建议海上两路兵马趁清庭尚未得知前线消息,尽快出兵北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