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边走边聊,没走多远,朱棣便被解百纳小摊点所吸引。 趁着几人说话的功夫,自己跑了过去。 摊主是一个一身道士打扮的老者,雪白的胡须有三寸来长,乍一看还有着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只是一双小眼睛,看起来有点贼眉鼠眼。 瞅见朱棣跑了过来,老者顿时精神了许多。 “这位小哥,要不要练武?我这里可是有着许多的武林秘籍。铁砂掌,缥缈步,还我漂漂拳等等,等等。” “绝对是正宗的武林秘籍,全是孤本,一本仅售十文钱,有没有兴趣啊?” 老者拿起一本蓝皮线装的小册子,对着朱棣使劲地摇晃。 “武功秘籍我没有什么兴趣,有没有兵法之类的书籍?”朱棣目光在摊位上的书籍扫来扫去。 “兵法这种书籍属于管控范围,怎可在民间随便销售。” “你看,这是一本心灵鸡汤,看过之后,保管你的思想境界连跨三个台阶。还有这本,名叫三十六计。” “这本书可了不得啊。”老者夸张地瞪大了眼睛,摇动着手中小册子,“别说你全部掌握,只要掌握三分之一,便可以活得如鱼得水。咋样,来一本。” “我先看看。”朱棣接过了小册。 “做不了吃人的饿狼,就乖乖做任人宰割的小羊。三十六计,这是什么计谋啊。”朱棣大声地念着。 “搞错了搞错了,你拿的是心灵鸡汤。”老道士急忙又递上一本。 说话间,老朱几人也走了过来。 “方道长,你今个下山了。”陈光笑呵呵地和老道士打招呼。 看见陈光,老道士急忙站了起来行礼:“陈大人。” “呦,把你道观的武功秘籍都拿出来卖了?” “百姓们种地的种地,作坊里面干活的干活,都在奔着自己的小日子,我那道观已经很久没有人光顾了。” 老道士一指自己的摊位:“这不,手工制作了一些小册子,换点香火钱。” 陈光弯腰,拿起了朱棣刚刚丢下的小册子:“心灵鸡汤,这是什么玩意?” “这都是大人您平时教导百姓的语言摘抄。” “我说过的话,成了心灵鸡汤?”陈光以为自己听错了。 “大人你正直,阳光,勤奋,爱民,百姓们对您无比敬仰。老道我就收集了你说过的一些话语,摘抄装订成了小册,卖给百姓,好让他们方便时刻接受您的教导。” 老朱心头再次一震。 这陈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连道士都给折服了? 刘大富默不作声,只是鼻子轻哼了一声。 竹田县从上到下,都是拍马屁的好料子,连道士都没逃出这个魔咒。 朱棣在一旁突然提高了声音:“这三十六计,怎么都是白话文呢?” 老朱侧目一看,果然如此:“陈县令,竹田县的书籍,都是白话文么?” 大明初期,所有的书籍基本上都是难懂的之乎者也,白话写书,在读书人的眼里,那就是不入流的东西,是一定要受到批判的。 所以二人有此疑问,陈光也不觉得诧异。 陈光解释道:“我竹田县没有几个读书人,百姓能够识字已经很不容易,只有写成白话文,他们才能看得懂。” “有书看,顺便能学一些字就好,那些故作深奥的东西,没什么意义。” 朱棣反驳道:“如此粗浅,简直是浪费纸张。” 陈光呵呵一下丝毫未恼,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 类似于社会大哥看不起黄毛小伙一样。 文言文之所以复杂,无非就是搞知识垄断,从而将人划分阶级而已。 但居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毕竟占大多数。 而白话文最贴近底层百姓,最终必将取代那些拗口的文言文,只是时间未到罢了。 “白话如何粗俗了?现在你我口头交流,还不是说的白话?百姓能看得懂,觉得有用的书,就是好书。” “如果拿一些四书五经给百姓看,不过是给他们徒增烦恼。若是一心钻研读书的人,自然会找些更为高深的书籍。” 陈光弯腰,又从书摊拿起了几本书:“这是水田的灌溉与施肥,这是山羊养殖速成法。这些都是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一旦写成文言文,百姓能懂不?读书人又会看不?” “前些年,竹田县的百姓还都是难民,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能识字的人,一百人里面挑不出来俩。现在他们都愿意在闲暇之余来看书,识字,你说这是坏事还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