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诺大的公房里,李善长带领着一帮老臣各司其职,对着六部呈上来的奏折,不断的思考着,审阅着。 一名小吏急呼呼的一路小跑冲了进来。 “丞相大人,陛下回宫了。” 李善长停住笔,有点疑惑的问道:“消息可靠?” 小吏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恭敬的双手递上:“宫里送出来的消息。” 李善长拿过信封一把撕开,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微笑。 “诸位,皇上真的已经回宫了。” 右丞相汪广洋,左丞胡惟庸闻言大喜。 皇上可算是回来了。 留下一封书信便私自出宫,太子监国,很多的事情他并不敢做决定。 奏折积压在中书省,几人断也不是,不断也不是。 这日子总算是熬到头了,而且比预想的要快了许多。 李善长看着小吏:“派人通知去往永安府的差人,皇上已经回宫,不必再做寻找。” 小吏点头,转身又小跑了出去。 李善长将信纸往案几上一放,双手背负,面带笑容的道:“诸位,我要进宫去见驾,你们去否?” 汪广洋与胡惟庸连忙点头:“去,同去。” 三人风风火火赶到御书房,刘大富已经在门外迎接。 “刘公公,皇上在里面?” 对着刘大富,李善长身子微微前倾,显得颇有风度。 “三位大人快进去吧,皇上已经等候多时了。” “多谢刘公公。” 三人不再客套,径直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老朱面前案几上的奏折已经堆积如山。 李善长三人原本还想着兴师问罪,看见这等场景顿时面面相觑。 作为开国元老,又是老朱的老乡,李善长思量了一下第一个开口:“皇上,您这不辞而别,朝臣们都急疯了。” 老朱并未抬头,表情严肃的在奏折上继续书写。 “咱只是出去走走而已,不是留下字条了么?” “诸位看看这如山的奏折,这几日太子是如何监国的?尔等又做了些什么?” 老朱的声音不急不缓。 李善长还想着继续发牢骚,但提到这些奏折,瞬间卡壳。 胡惟庸歇瞟了一眼李善长,急忙发声:“皇上,这些奏折,无一不是朝中要事。太子是勤奋,可没有您的批复,他一时半会也不敢随意的做决定。” “是啊是啊,太子今年虽然已经十八,可这些举足轻重的奏折,还是得您做以定夺。” “不敢做定夺?”老朱抬起了头,“那咱家让他监国,他监了个什么名堂?” 随即拿起手中的朱笔,指向李善长。 “你是太子少师,更是中书省左丞相,就不能帮他分析一下局势,协助他做定夺?” “皇上,方才臣还带着众臣在查阅各部呈交上来的奏折呢。不是听说您回宫了,方才急匆匆的赶来见驾么。” 说着,李善长上前一步,随便拿起一道奏折翻开,放在了老朱面前。 “您看,每一道奏折太子都批复了,只是这最后的定夺,太子留给了皇上您啊。” 瞅了瞅奏折上工整清秀的批文,老朱的脸上现出一丝欣慰。 “太子是勤奋,可咱让他监国,咱不在的时候,他就应该将这些奏折一一批复定夺才是。留这么一大堆给咱,是考验咱的体力么?” “太子毕竟是第一次监国,他可能怕自己的批复有不妥,或者遗漏之处。所以放在皇上您的案几之上,等着您再审核一遍。” 说着,李善长转身,指了指旁边的一张案几。 “皇上,您不在的日子,太子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呆在御书房。您瞧,他的案几上干干净净,想必是批阅完所有奏折方才离去。” “皇上您是不知道,这几天下来,太子忙于政事,整个人看起都憔悴了不少,也瘦了不少。” 胡惟庸也不失时机的在一旁附和。 咱家才走了几天,太子就因为处理朝政又是憔悴又是消瘦? 咱家的身子就是铁打的? 处理这么多年的朝政,也没见你们说憔悴,说瘦了。 “老汪,太子真的瘦了?” 瞅着一进门就没做声,只是躲在李善长两人身后低头行礼的汪广洋,老朱问道。 “瘦是瘦了,不过不太明显。。。” 嗯,不太明显?老朱一下子明白了。 李善长这个老东西身为太子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