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异常的水稻,这些水稻的雄蕊是正常,但因为异常基因,导致雄蕊没有花粉,这种水稻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第二步,找到正常水稻,给雄蕊没有花粉的水稻授粉,同时还要使那些异常水稻的特性(即雄蕊无花粉)得以保持;第三步,将正常水稻与雄蕊无花粉水稻结合,他们的后代才是杂交水稻的种子。 以上就是水稻研究中最常见的三系法。】 秦朝,乡野。 农家侠魁仔细听着水镜中的方法,忽然全身颤抖起来:“竟是这样…快!快!把上面说的方法记下来!” 几个穿着短打的年轻人早已在竹简上记录起来,脸色激动得通红。 他们在田里耕作了一辈子,受尽白眼与轻视,可是没有农作哪有粮食?如今有这三系法,纵然操作可能会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但起码提供了一个方向,若真能参透一二,说不定,说不定…… 诸天万朝农之一道上有研究的人都忍不住心潮澎湃,为着一个尽管有些渺茫的希望。 【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十分艰难。袁老选择了最朴素的办法——一株一株地找。炎炎烈日里,他拿着放大镜,弯折身体,在稻田里待了两个月,观察了十几万株水稻,最后找出来6株。 他将这6株水稻种下,经过精心培育,6株水稻最终增加到700多棵。他将这些水稻全部种在了自 己的试验田里,这也是袁老人生第一次的大田实验。水稻长势很好,他很有信心。】 【但没想到的是,在一个雨夜,这些秧苗全部被人连根拔起。】 “混蛋!” 5 70 “◈()” 卫青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旁边的刘彻笑着把人拉过去,笑呵呵地说:“去病啊,这结果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看似失败,实际上已经到成功的边缘了。” 敏锐的汉武帝一眼预判结局,心情彻底轻松起来,开始叫内侍搬几张坐席过来,站了半天怪累的。 接下来的话证明他预判的没错。 【成功的路上总是充满波折,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反向增长佐证了水稻的杂种优势,在这个思路上,袁老改进配种。 两年之后,从湖南到广西,捷报频传,第一批强优组合增产强盛,普通水稻亩产只有400多斤,而杂交水稻亩产一般超过1000斤,甚至不少试验田还达到了1300斤!】 秦朝,咸阳宫。 嬴政眼睛陡然睁大。开玩笑,他的大秦现在亩产才一百斤左右,连人家的普通水稻都够不上,结果这个杂交稻能产1300斤! 这样的良种朕怎么没有啊!!! 汉朝,未央宫。 刚坐下的刘彻腾地一下站起来:“多少?!!” 他虽然预判了会成功,但没有预判到是这么大的成功啊! 他刚刚可是拿一千斤当玩笑的,结果不是一千斤,是一千三,整整多了三百斤! 大汉的稻子亩产还够不上人家零头的一半!! 破大防了好吧?! “这种子能不能给朕。” 诸天万朝的人纷纷开始眼红,楚棠还不知 道自己在课上一时没收住的补充知识给老祖宗们造成了多大的震撼, 继续讲述。 【到2014年, 中/国的杂交稻的产量几乎增加了四倍,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不仅如此,还帮助许多其他国家进行水稻种植,其中就包括天天搞事情的鹰酱。】 【讲到这里,大家再回头看第一节的标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在《沁园春长沙》中,伟人曾经用这一句词,回答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从青年立志到一次次尝试,于失败中探索,袁老投身时代的激流,生生扼住“饥饿”这一驾“飞舟”,怎么不算是新时代的主宰沉浮呢?】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袁老的形象一定更加明晰了。你心中的袁老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家可以在书上相应的地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什么样的人啊...... 诸天万朝非常有代入感的顺着楚棠的话思考起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先生是大智大德之人啊。”长孙无忌带着叹息。 “志向坚定,行而不辍,真君子也!”韩愈忍不住击节赞叹。 “有纸上功夫,又肯躬行实践,先生真我辈楷模!”王安石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 至于各位皇帝陛下,他们正忙着眼馋人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