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巍巍大唐:开国
  4. 第一章 入主关中(2)——大杀四方
设置

第一章 入主关中(2)——大杀四方(3 / 5)


,李渊在距离霍邑仅有五十余里的贾胡堡,安营扎寨。前文说过,代王杨侑为了抵御李渊向长安进军,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两万兵马,驻守霍邑;同时,又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领数万“骁果军”,扼守河东郡,这等于是在李渊进军长安的设了两道屏障。

而霍邑依靠汾水,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所以,李渊若要直取长安,首先就要拿下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军事关隘——霍邑。可是,霍邑不是西河郡,驻守霍邑的隋军守将宋老生,也不是高德儒之流,他也算是隋军中的一员悍将。因此,李渊刚一出师,就碰到了一块硬骨头。

就在李渊为如何攻取霍邑绞尽脑汁的时候,老天爷似乎给李渊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时,连日大雨,道路泥泞,李渊大军无法前行。没有办法,李渊只能让一些老弱病残先行返回太原,从太原往前线运送了一批粮草。

问题是,大雨迟迟不停,而军中粮草已经明显告急。这还不算,此时,突然从太原方向传来了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说突厥背信弃义,与刘武周联合,袭击太原。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说明大后方太原面临危险,李渊很有可能后路被包抄。

关键时刻,摆在李渊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继续用兵,攻下霍邑,一路直取长安;二,放弃攻打霍邑,回师太原,再做长久打算,徐徐图之。李渊这个时候陷入了犹豫,如果此刻回撤太原,那么进军关中的计划将会半途而废;可如果继续攻打霍邑,万一刘武周与突厥袭击太原,自己不就真的是再无立足之地了。

李渊拿不定主意,于是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当时,义军军中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派以裴寂为代表,裴寂认为现在情况不明,况且宋老生、屈突通并非等闲之辈,真的打起来,未必会有胜算。所以,应该回师太原,徐徐图之,再做长久打算:

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未易猝下。李密虽云连和,奸谋难测。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视。武周,事胡者也。太原一方都会,且义兵家属在焉,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资治通鉴》)

另一派则是以李世民为代表,李世民身为右路军主帅,听到裴寂提出回师太原的消极建议,立刻坚决反对。李世民认为,大好战机摆在面前,如果白白错过,岂不可惜。而且,宋老生其人轻狂浮躁,一旦真的要打,保证能够一战成功:

今禾菽被野,何忧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武周虽远利太原,岂可近妄马邑!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遽已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为贼耳,何以自全!

对于李世民的建议,李建成深以为然,也向父亲李渊进言,认为应该继续前进,攻下霍邑。面对两个儿子请求继续行军的建议,李渊该如何抉择?李渊还是采纳了裴寂的建议,决定回师太原。

如果李渊真的重新折回太原,那么,中国历史必将会被改写。在这个历史的重要关头,有人站出来阻止了李渊,谁呢?李世民。要么说李世民不凡,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扭转局面。

当时,李渊已经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可是,李世民却认为机不可失,如果此时撤军,必定会痛失入主关中的绝佳战机。因此,无论如何,李世民也要阻止父亲,想办法让父亲收回撤军的命令。

到了晚上,李世民准备到李渊的营帐中,再次力谏父亲。可是,营外的卫兵告诉李世民,李渊已经睡下了,把李世民拦在了营外。但李世民今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阻止父亲李渊。

紧接着,李世民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行为,他坐在父亲的营帐外,嚎啕大哭。这哭声吵得李渊都睡不着觉了,没有办法,李渊只能将李世民叫进营帐。这个时候,李世民将自己的想法,向父亲和盘托出:

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

听了李世民这么一番别致的煽情后,李渊终于恍然大悟,决定继续进攻霍邑。可是,军令下达之后,左路军已经开拔,向太原折返。李世民却觉得这不是问题,自己的右路军还在,现在去追,还能追得上。最后,李渊笑着对李世民:“吾之成败皆在尔,知复何言,唯尔所为。”于是,李世民和李建成连夜追回了左路军,就在这时,太原的粮草也及时运送到了前线。

或许是上天感动于李家父子的义举,连日不断的大雨终于停了。李渊认为,攻打霍邑的机会到了,命令各军将士晾晒铠甲、武器。八月初三,清晨时分,李渊率领义军,从山间的小路向东南直插霍邑城下。

既然已经到了霍邑城下,军事才能。李渊担心,宋老生会占据霍邑固守,义军如果强行攻城,一定会付出很大的牺牲。可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却认为,宋老生有勇无谋,只要使用激将法,激怒宋老生,他一定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