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朝会,赵昚以临安温热,太上皇年事已高,不耐临安气候为由,将其送往玉泉山看护。
聪明人都知道,赵昚在两日争锋的斗争中彻底胜利,赵构名为避暑,实则是被软禁起来了。
而原来的政事堂诸宰相也陆续以年事已高为由,辞事归养。
朱标顺势而为,只是小小出手,便解决了变法最大的两个阻碍,让一直觉得赵昚作践自己的赵无咎真正开始刮目相看。
隆兴二年,六月十五,朱标以白身被赵昚拜为参知政事,拜相。
此举自然引得天下非议,赵宋自开国以后,除了开国功臣赵普,所有宰相必然是进士出身,赵昚此举在所有士大夫眼中简直是破坏祖制。
不过这都是士大夫和历代赵宋皇帝之间的默契,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天下士人虽然非议,却也找不到什么法理可依。
而朝中官员更是不敢反对了,如今众人的把柄还在赵昚手中捏着呢,敢出言反对,赵昚一旦算后账,那就一个谋反的罪名,谁敢拿自己的全家性命去赌?
一箭三凋不过如此。
朱标拜相之后,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将几个被贬的官员召回临安,其中有一人还是从北方投过来的,名叫辛弃疾。
然后又写了几封信,分别送往丐帮,挑花岛和牛家村。
就在天下都看着这位新任宰相之时,朱标却是不紧不慢,一步一步来,先考察所有在京官员,不管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只要有能力的都被安排在了要职。
也是朱标这般一视同仁的做法,迅速得到了一大批有能力官员的拥护。
有了自己的人手,朱标才开始了自己第一项改革,重整禁军。
不管是什么样的改革,军权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只要拿下了军队,其他的阻碍其实便翻不了天,反之,其他地方做的再好,只要军队不改变,随时都有被人翻盘的可能。
朱标做了几十年皇帝,对这些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故而第一个下手的就是军队。
当然了一般的变法者通常不会如此激进,只是先从其他小的方面慢慢改变积攒自己的大势,然后再以大势来压服军队。
朱标不用如此,一来是有绝对的信心,二来则是如今朝中反对之人基本被清扫一空,朱标和赵昚一言九鼎,在这个空窗期,先从最难的地方开始,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