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云:格物致知,那这知是否为良知?” 说到这,王守仁停顿一下,问道:“先生以为呢?” “....我不知道,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格物致知,便是格物而致良知。” 说这句话时,王守仁的声音虽轻,但语气却很是笃定,显然,他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思想,并会秉持着这个思想而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朱熹解释格物致知,是穷究任意一个事物,然后求出知识。 他当年信了朱熹的邪,跑去格了七天竹子,不仅什么知识都没求出来,反而还得了病。 可见糟老头子坏得很,明摆着是在忽悠傻小子。 所以格物致知并非像朱熹解释的那样,格也不是穷究,或是观察的意思。 格乃是标准,是存乎于是非善恶的检验,是一把尺子。 以此来格正天地万事万物,衡量出对与错,这对错是非,便直指心中良知。 “而致良知者,乃是致吾心之良知,存善而去恶也!” 听到这里,夏源差点忍不住拍手叫好,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大名鼎鼎的致良知出现了,牛比啊,我的老王北鼻。 “先生以为如何?” “我以为....你哔装完了就赶紧回去吧,我这挺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