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廖创兴银行没有发生挤提前,他不会进入这边。 “哈哈,不敢当,不敢当!马生还在这里,我这个晚辈岂敢自谦!” 大生银行的马锦灿心里虽然再说,你廖宝珊虽然将银行弄成西人那一套,但实质就是老银号的一套作风;在家,读过几年之乎者也的廖宝珊,动辄对儿子体罚,实行封建家长制度,云云。 何来‘银行届领头羊’! 不过马锦灿还是说道:“廖生在银行、地产领域,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林志超看看马锦灿,这也是个地产强人,依托大生银行也修建了不少楼,只不过没有廖宝珊那么强而已。 这两个潮汕商人,可以说是目前香港的新生代代表,实际上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待了一会,林志超和众人便告辞,大家都是来凑热闹的,自然不会久待。 回到长江实业。 林志超根据最近的情况,发现香港的地皮已经涨至极限,再也没有上涨的动力;港九市区住宅地皮在150港币每平方尺,九龙尖沙咀商业区的地皮为250港币每平方尺,中环的商业地皮在800~1200港币每平方尺。 根据这些信息,林志超又开始盘算。 可能明年、后年的暴跌,跌幅70%绝对是可能的,就是中环商业地皮,也会下跌不少。因为目前炒得太厉害了,大家根本买不起中环的商业地皮。 比如毕打街的香港大酒店,现在估值的话,价值应该是三千万。实际上,到了1959年的时候,估值恐怕只有1500万港币。德辅道中的地皮,就更便宜了,预计林志超手中那幅德辅道77号(1.6万平方尺),简直也就六百万,到那个时候。 这是好事,经过那么一暴跌,很多业主不再视为珍宝,价格合理就会出售;那么,他在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可以继续追加投资香港中环的商业地皮和物业。 中午。 在一间餐厅里,林志超、李高福、李兆基、郑裕桐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交谈。 四人都是顺德人,早已经相识,偶尔会聚在一起吃饭。 林志超有意扶持同乡,毕竟他一个人不可能将好处都占了,总得分一点蛋糕给别人;这个蛋糕可能是林志超也可以吃下的,但林志超还是决定分出去。 分给谁,当然是同乡加盟友比较好。 不过前世的四大家族,林志超也没有赶尽杀绝,并只留下顺德籍两人;他并没有对郭德胜如何如何,相反还提携了郭德胜。 郭德胜如今代理长江工业的拉链,虽然不如前世赚得多,但每年也有小几十万的收益;再加上他的杂货店收益,也是有资格在五十年代后期进入地产行业的。 郭德胜家族对林志超的威胁不大,因为其前世主要是做地产商,所以问题不大;而且,林志超会控制自己家族在香港投资地产的比例,以及控制份额。 林氏家族如果是商业地产、发展地产齐头并进的话,也不会资金过分充裕。 吃饭期间,话题很快引入地产上。 李兆基讲道:“现在全港的餐厅,被讨论的话题最多,还得是地产行业。” 林志超笑道:“莫非你也心动,打算进来玩玩!” 李兆基虽然意动,但却不莽撞,直白的说道:“我觉得现在地价有些不像话,和四十年代末有些像。更何况我听地产界的人说,林生你都嫌弃地价太贵,所以我这点资金还是不要进来折腾的好。” 话虽如此,他说完后却看向林志超,想看看林志超是什么态度。 林志超说道:“确实有些贵的不像话,但还不是大家炒起来的。郑生,你怎么看,听说你最近也在开发一幢大厦?” 郑裕桐今年才刚刚执掌周大福金店,但在1952年就涉及了地产。 “我就是和大家一起试探性的投资一幢大厦,合伙的,对地产哪里敢有高见。不过呢,我也觉得地价有点高,没打算继续投资。”说完,郑裕彤露出一个招牌式弥勒佛的笑容。 “和恒生?”林志超好奇的问道。 他挺关心这些人的成长。 说实话,林志超以前还想过做金店,再进入钻石生意。最后想想还是算了,没有几个钱,还给人一种什么生意都做的感觉。 所以这样一来,郑裕桐应该就是按照原来的方向发展了。 “对,他们占的股份还挺多,不然我一家也投资不起湾仔的一幢大厦。” 湾仔的一幢大厦,差不多也需要投资六七百万,看来郑裕桐这个赘婿还是有钱。 众人畅谈地产,一般都是林志超和李高福在讲,李兆基和郑裕桐在请教。 李高福虽然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