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 后来已经退休的许阁老力排众议,认为朝鲜不可能与日本勾结,这事儿才逐渐平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石星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朝鲜故意和日寇勾结,为日寇侵犯大明让出道路呢? 毕竟此前山东巡抚汇报朝鲜有日寇侵袭的时候,朝鲜朝廷上下面对咨文的回复确实有些暧昧不清。 但是这个念头很快被另一个消息打消。 原来那名使者再报道“朝鲜此前派出了求援的使者,不过又被朝鲜朝廷追了回去,朝鲜使者刚退回国内又被朝鲜王派了过来,眼下已经在辽西了。他与朝鲜使者还在驿馆碰了面。” 但是眼下情况还没有摸清楚,朝鲜毕竟前不久才奏报了大明倭寇无须担心。 因此他只能与内阁商议之后指示保定总兵倪尚忠移驻天津,同时加强蓟州、山东和沿海的战备工作。 同时行文辽东都司,特别是杨绍勋,让他尽快摸清楚朝鲜的真实情况。 对于万历朝鲜战争,很多人一直有一种普遍的误解,特别是许多历史知识不深厚的明粉,人云亦云的意外大明应该是应朝鲜的再三请求这才出兵的,整个过程堪称反应迟缓和默然,因此才在初期遇到了战败。 其实这是一种刻板的以历史套事件,以结果推过程的刻板印象。 真实情况是:万历皇帝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了,但是对于军情依旧非常重视,任何有关战争的情报都会第一时间送到他的面前。 在听闻朝鲜半岛局势一日数变的情况后,大明的反应很隐晦,但也出乎寻常的积极。 此前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之所以会派人询问朝鲜的情况,便是受到了朝鲜内阁的授意,他们在收到山东的奏报之后,很快作出了反应。 历史上在朝鲜求援使者还没有进京之前,万历皇帝便已经立刻作出反应,他下令辽东都司发两队精兵支援朝鲜,还派人送去了2万两银子充作军费,后续还有20万两银子再筹措。 之所以没有直接派大军入朝,一来是因为大明的主力正在宁夏作战,能够抽调出来的精锐不足,其次作为主人的朝鲜没有邀请大明入朝,大明入朝名不正言不顺。 这一世也是这样,石星在接到奏报之后,便深知情况紧急打算亲自入宫求见万历皇帝。 然而即将出门的那一刻,此前给他递送奏折的值班员外郎向他说道“前两年听闻福建、浙江锦衣卫有奏报称日本有侵我天朝之意,当时诸公皆不以为意,还以为是笑话,未承想居然成了真?” 石星听到有前两年锦衣卫的奏报,也停下了脚步,让那名书吏去兵部枢机室找一找存档的情报。 那名书吏得了命令,带着几名吏员找了许久,终于带着两份奏报交给石星,里面还有两封信件。 “兵部只有誊抄的一封,据说原件是交给了内阁收录了。” 石星结果奏折,正是浙江、福建锦衣卫指挥使司上奏的情况,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都言明日本国君丰臣秀吉似乎打算对大明用兵,此事已经在日本闹得世人皆知的地步云云。 他将奏报放在一边,打开其中一份誊抄的信件,信件署名是一个叫苏八的人。 信里面的内容与奏折内容大同小异,就是一个商贩在日本听到的消息,说什么日本国王打算尽起日本精兵与朝鲜一道侵略中国云云。 很明显这个人听到的是日本国内的一个版本,那个时候秀吉和天下大名都被宗义智和小西行长骗了,认为朝鲜会成为带路党。 第二份书信有些特殊,说特殊是因为作为书信他太厚了,几乎都可以装订成册了,在打开奏折的一瞬间掉了出来,让石星忍不住先去拿起书信读了起来。 只见里面记录着此次侵朝的大致军队安排,清晰到各个军团大名及其所带的兵力多少。 在第二页则清楚的讲述了日本侵略朝鲜和大明的原因,里面非常清楚的记录了朝鲜不可能为日本带路的判断。 同时第二页上还写着对日本国王丰臣秀吉的人物描绘,此前一份书信上将秀吉称为平秀吉,而这封书信上却清楚的写着秀吉的全名,以及他在朝鲜的政治地位,以及解释了日本的政治结构情况。 在之后则是分页记录了许多军团大名的情况,以及他们麾下主要武士将领的情况,甚至还有以军团为单位记录有日军的装备情况,甚至画了一幅日本铁炮的细分图。 最后一张纸张上,甚至附送了一张日军进军朝鲜的行军图。 在信件的末尾署名是一个叫“丰见明”的人。 石星敏锐的判断到,能掌握这么清楚的情报的人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物。 就如前一封苏八的信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商贩,能够探查到日本打算举国侵朝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