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曹操在北上打官渡之战的时候,在徐州的彭城郡留下的一万五千兵马,交付给鲍信和李典,让他们负责盯着刘备,同时也做好刘备被灭后,防备东线的任务。
至于广陵郡,还有陈登,他虽然是个太守,但是他陈家的私兵还是不少的,陈家绝对不比糜家差。
但关键是陈登可是非常通晓大势的,当初曹操占据徐州是大势,这小子就选择了曹操,如果没有李烨的干涉,刘备确实早就被曹操灭了。
如今,梁军主力在官渡,而已经进入徐州的蛟龙军团,梁军已经没有哪一支部队可以击败他们了。
选择再次送到了陈登手上。
广陵城内,府衙之中
陈登的桌案上,摆着两封书信。
一封来自曹操,曹操让他放弃广陵,趁魏军尚未消化东海国的地盘,带着广陵守军,迅速赶往彭城,协助鲍信驻防。
另一封信来自暂任蛟龙军团军师的刘基,刘伯温阐明利害,说明了徐州大势,简单来说就是,徐州基本上已经是我大魏的了,你若是想保全陈家,就带着广陵郡起义,反梁归魏,否则我们动武,你讨不了好处,你们陈家也讨不了好处。
虽然是威胁,但是陈登就吃这一套,他陈登可不是什么高洁之士。
以前在徐州的诸侯都不算太强势,徐州世家有选择权,可以投资出一个强大的诸侯,但是陶谦死的快,而且他的嫡系是丹阳人,之后在曹操和刘备的选择上,徐州世家又是反反复复。
这就导致了,徐州世家没有抓住机会培养出一个代表徐州世家的诸侯,各大诸侯身后都有一波利益共同体,他们给诸侯支持,诸侯也会给他们回馈。
李烨的魏国虽然内部复杂,但是往大了分,就是冀州派和外来派,双方势力均衡,李烨也没有独宠一方的情况,还是相对稳定的。
曹操的梁国,主要是豫州派和兖州派,曹操的谋主荀彧是豫州派,支持曹操起兵的一个重要人物卫兹是兖州派,基本上两碗水还是端平了。
刘表就是代表荆州派利益的,斗也是荆州人自己在斗。
刘焉和刘璋,他们基本上是东洲派压制益州派,压得死死的,一般也不会出意外。
孙坚一开始比较跳,疯狂得罪江东世家,孙策都赔进去了,被现实打醒了,明白了当今天下,纯军阀不能和世家来硬的,孙权为太子后,开始协调江东世家和孙氏元老,情况才好了起来。.
徐州这边,曹刘对立形成后,糜竺跟了刘备,全家输血给他,还要在朝堂上和田畴斗,糜竺和田畴之间的争斗,也就是刘备和徐州世家的争斗。
而陈登跟了曹操后,曹操也算大方,任命他为广陵太守,管理一个郡的军政,广陵郡,给了他极大的自主权,同时负责向北威胁刘备,向南盯着扬州。
陈登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担任广陵太守期间,安抚民众,发展民生,深得民心,在对东海国方面,配合彭城的李典,钳制刘备的东海国;在对扬州方面,多次打退来犯的吴军。
现在又到了陈登做选择的时候了,对于陈登,只要大势站在谁那里,他便站在谁那里,如今徐州归魏,表面上是大势,实则不然,关键还是得看官渡战场。
若是魏国官渡战败,必然会放弃徐州,回守河北。
像陈登这样的人,可以放心用,只要你在徐州不处于绝对的劣势,譬如现在,不算陈登的广陵郡,曹操在徐州还有一个彭城郡,虽然地盘不大,但是卡出了魏军西进梁国腹地的道路。
彭城和吕县的防御修筑的非常牢固,而且曹操还迁走了彭城内部的世家,出现内奸的概率减小了,而吕县已经被改造成军事基地了,只有兵没有民,就是为了防御东边的威胁。
鲍信和李典,虽然兵不多,但是只要谨慎防守,挡住魏军三个月至半年,还是勉强可以的,毕竟魏军还得消化琅琊郡、东海郡和下邳郡,又这三地需要巩固,魏军不会拼命攻城。
而且按照陈登在开战前,对于魏军的战术推测,魏军应该没指望青徐战场能够这么快结束。
思索一番后,陈登分别给曹操和刘伯温回信。
“梁王在上,魏军来势汹汹,刘备无能,未能重创魏军,臣忧心前往彭城途中遭遇伏兵,坏梁国大计,愿坚守广陵,故而建议大王,徐州勿动,各地严防,以待时变。臣陈登百拜。”
“至刘军师,吾有心侍魏,然广陵内部,尚有梁国的支持者,尚需时日,进行去除,军师可率军西进彭城,以策应官渡,待彭城告破,登必奉印献城,以降大魏。陈登敬上。”
陈登派出信使,将两封信送出,随后便该干嘛干嘛,他是一点也不急,在他这些年的加固下,广陵城也不是那么容易攻破了,至于城内有没有内应,这无需担心,不服他的已经在这几年陆陆续续被弄走了。
现在的广陵城,陈登说话比曹操好使。
对于陈登的操作,曹操也是心知肚明,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