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定陶会盟。
四国使臣将抵达此处,共同签订《伐魏盟约》。
定陶城位于梁国境内,曹操作为盟主,自然是携一众官员,亲自到场。
荆国派出的特使是尚书令蒯良,吴国特使前将军周瑜,东海国特使尚书令田畴,这三人都是各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军大帐之中
田畴率先向曹操提出了三路分兵的战术,即:刘备攻打青州,刘表攻打南阳,曹孙联军与魏军主力相持官渡。
听完田畴的一番论述,曹操只是不屑的看着他,眼中露出寒芒:“你家刘备,够精明的啊,吴国呢?也同意?”
周瑜拱手说道:“我国赞同田先生提出的战术,魏国势大,常规战法难以取得效果,多路进攻,或可取得奇效。”
“三路大军,间隔千里,一旦有难,无法及时救援。”曹操明确提出了这个战术的弊端:“一旦被魏国逐个击破,我们将无力抵御魏军南下。”
“魏国虽然强悍,但是也有其弊端。”周瑜明白,得给这些盟友一些信心:
“他们需要防守的地盘太大了,且我盟军有着多路进攻的优势,那么何不将这些优势发挥起来,三路进攻,只要两路取得优势,则魏国必乱,且漠北完颜以及关中李郭、西凉马腾,都是他们尚未解决的问题。”
曹操已经看出来了,这些人是铁了心要分兵,如果自己再加以阻拦,盟军可能就要散伙了。
“此事没得商量?”
三人齐声道:“还请盟主决断。”
“好啊。”曹操的目光在三人身上游走:向我示威?罢了,任由你们作,孤也得留些后手了。
“就依照诸位。”
“盟主英明。”
“然对魏国发起决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绝不可贸然进攻,否则无功而返是小,损兵折将是大。”
打仗不是说打就打的,粮草、军械,准备都需要时间,特别是这种国战,需要筹备的就更多了。
“孤决议,建安五年,秋收后,三路出兵进攻魏国!诸位可有异议?”
现在是建安三年六月,按照曹操的规划,对魏国的北伐,将在大约两年半后进行,对这个决定,蒯良和周瑜,都表示没意见。
曹操虽然击败了袁术,但是库存损耗不少,而且淮南地区也需要时间恢复,刘表的部队,几个月前才被戚继光给揍了,孙坚就更不用说了,好不容易和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破冰,孙家真正坐稳了江东,这三家短时间,都不宜发兵,需要攒一些家底,至少要能支持各部兵马和魏军对峙两年。
大规模的国战,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的,打到后期,其实比的就是双方的综合国力和后勤。
今天的会盟,主要也是定下一个笼统的战术,然后签订盟约,再各自回去攒些家底,等府库充盈了,一同北伐。
田畴他是万万没想到,曹操居然有如此魄力,将大战延后两年半,要知道在这段时间里,足够李烨拿下关中和西凉了。
曹操当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没办法,他们想击败李烨,就只有这一次机会,从长远来看,魏国拿下关中和西凉,威胁绝对会更大。
但是,关中和西凉早就被折腾残废了,想要恢复过来,没有个稳定发展的三五年,根本不可能。
至于魏国和盟军真正开战的时候,西凉残部能不能给魏国西部造成些麻烦,这一点嘛,不好意思,曹操根本就没把那些西凉残部放在眼里,不过是一群首鼠两端的墙头草罢了。
与其等开战时,他们给魏国制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麻烦,不如利用空间换时间,制造出一个空档,让他们燃烧最后的价值。
虽然魏国秘密向洛阳至河东一带调集粮草器械,但还是被曹操给发现了一些端倪,魏国要先打长安。
曹操和一众谋士进行了推算,今年魏军进攻长安,一切顺利的话,年关将近,消灭李傕和郭汜。
明年再打西凉,剿灭:马腾、韩遂、羌、氐……
这些势力虽然不大,但是盘根错节,想将他们彻底连根拔起,一年差不多吧。
接着剩下来的时间就只有不到一年,诸侯联盟就会发起三路总攻。
在这段时间里,魏国能得到的不过是战火洗礼下,满目疮痍的关中和西凉,因为时间不够,根本发展不起来。
而这两年半内,中原停战,发展生产,魏国将会在长安至西凉一线,展开局部战役,需要消耗不少粮草和兵力,此消彼长之下,魏国将出现一个最虚弱的时间段,抓住这个机会,也是盟军唯一的胜算。
这个计谋的风险非常大,有点类似与战国末期,韩国派遣水师郑国前往秦国,帮助他们修筑的郑国渠。
虽然短时间内拖延了秦国东出,却反而为其夯实了一统六国的基础。
如今,曹操以空间换时间,同样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