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琢磨这东西,可不是单纯只是为了自己和夫人们的享受,而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银子,得有一个银子的来源才成。 哪怕是未来贾芸当了皇帝,皇帝也是不能够拿着国库里面的银子,挥霍无度的。 若是真的如此,必定会被扣上一个昏君的名头,到时候指不定就要让那些御史台的文臣们痛骂一顿,冒死直谏了。 因此,哪怕是皇帝,也会有自己的内务府,专门为自己赚钱敛财,维持皇帝的日常开销。 雍太皇帝是一个极端崇尚节俭的皇帝,带头在皇宫里面吃一些普通简单的食物,以作天子表率。 然而,雍太皇帝心思和想法。 尤其是像荣国府这类的权贵豪奢人家,更是拿着人参灵芝等极端珍贵的药材,拿去喂养鸡鸭,从而获得据说能够治病延寿的珍宝鸡。 可以说,皇帝是皇帝,大臣是大臣。 皇帝的节俭,并不能够让 之前元妃归宁荣国府省亲时,就曾经告诫过荣国府里面的众人,务必要节俭。 可惜,荣国府的众人并未将其听进去。 贾芸听进去了,却对此不屑一顾。 而今权贵豪门缺的从来都不是银子。 或许国库缺少银子,皇帝的内务府缺少银子,可大臣们的家里面不缺银子。 明朝末代的帝王崇祯,为了朝廷和天下,不断的努力,可作死,让整个朝廷和天下分崩离析,给了闯王李自成和关外的蛮夷机会,以至于蛮夷入关,祸及江山社稷。 据说当年闯王李自成入了皇城之后,从大臣们的家里面拷打出来数千万两银子。 可以说,这些大臣们各个都是富的流油,亏空了国库,将朝廷的银子往自己的裤兜里面去放,那能够不出现国库亏空,朝廷没钱,损公肥私,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 在雍太皇帝登基时,这种风气就已然蔚然成风。 哪怕是雍太皇帝心头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却仍旧杀不住这种歪风邪气,反而是愈演愈烈。 宫中的太监索贿成风,若是大臣不进行贿赂,必定倒霉,死无葬身之地。 哪怕是荣国府这样的皇亲国戚们,对待这些从皇宫里面跑出来索贿的太监,那也是各个笑脸相迎,心头无数草泥马奔驰而过,却仍旧还需要双手捧送那孝敬太监们的贿赂银子。 宫外的大臣们,却是与宫中的太监一路,肆意搜刮,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将百姓们裤兜里面的银子,纷纷弄入了自己的腰包里面去了。 这些事情雍太皇帝却是不知情的。 欺上瞒下,这是自古以来的官场规矩。 皇帝不是神仙,并不能够未卜先知。 相反,皇帝不出皇宫,一切的信息都是 这其中可以运作的空间就极大了。 许多的官员,喜欢报喜,不喜欢报忧,天天都是歌舞升平的天平盛世,可对于黎民百姓而言,那也只是与前朝差不多的苦难,并未因为换了一位皇帝,日子就好过起来了。 贾芸对于朝廷和民间的掌握,无疑要比雍太皇帝清醒的太多。 而今的天下,就好似逐渐腐烂的大树,迟早会有一天大厦崩塌。 不仅朝廷内部充满了内忧,朝廷的海疆也是出现了风波。 倭国趁着朝廷海禁的国策,不停地壮大自己的舰队,从而拥有了海军优势,不停袭扰和掠夺沿海的渔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和正规军的攻打,他们就会立刻撤回海上,从而靠着海上舰队的优势,从容离去,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不损失一兵一卒,便是获利颇丰。 而朝廷的军队,由于海禁的国策,无法下海,也就无法从海上追击这些倭国的海盗们。 一时间,海疆的戡乱,愈演愈烈,已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天高皇帝远。 海疆所在的位置,距离天子皇城太远了,地方的官员们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掉脑袋,以及让自己倒霉等等因素作祟,常常会选择从下到上的集体隐瞒,欺骗远在皇城的天子皇帝。 只要他们不说,将这个盖子给捂住了。 那么那怕是死上再多的人,那也只是死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升斗小民,反正死的又不是这些海疆的官员,何曾会去理会这些小民的死活? 甚至于一些更为黑心的官员,还会与倭国的海盗暗中联系,趁机诱导海盗上岸,提供准确的情报,洗劫那些沿海的富商和地方乡绅,从而获得这些富商和乡绅的土地和财产。 可以说,海疆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