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代机,四代机,机炮也依旧存在。
大名鼎鼎的F-22就有机炮,F-35A也有,但是据说有问题不能用,至于国内的歼-20,在很长时间里也被质疑没有机炮,但是始终是质疑,没有见过,只能说可能没有,但是人家可能是隐藏在某个蒙皮下面的,还是有的。另一款苏-57也有机炮。
总体来说,这东西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当打光了导弹又遇到对手的时候,机炮是最后的武器,总不能撞上去吧?
现在的歼三十一A,当然是有机炮的,而且用的还是祖传的23-3机炮。
国内机炮可以追朔到歼五歼六的年代,国内彷制了老毛子的NR-23航炮和NR-30机炮,分别叫做23-1型航炮和30-1型航炮。但是这些都是单管机炮,射速射程不足,精准度较差等,所以,之后又引进了多款机炮,尤其是在米格-21的GSh-23双管机炮进行彷制提高,终极版本就是23-3型机炮。
它虽然不是转管机炮,但是已经能实现三千多发每分钟的射速,和M61加特林航炮四千发每分钟的射速也没差多少,而且不需要转动,开火就是最大射速。
到了歼十上,依旧还在安装这款航炮,歼三十一A当然也得用这种航炮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可靠性高,尤其是重量小,和M61航炮动辄一百多千克的重量相比,这款双管23毫米航炮的全重也只有五十千克而已。
引进了苏-27之后,也同步引进了上面的Gsh-301毫米机炮,这种口径30毫米的机炮威力更大,而且自重更轻,只有46千克,但是,它是单管的,射速还不到两千发每分钟。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还是使用了国产的航炮。
此时,只能靠机炮了!
就在大家伙感慨之中,无线电里面又传来了一个声音:“我发现它了,是一个气球!”
“把它打下来!”武胜利立刻下达了命令。
和秦涛猜的一样,这是一个气球,这个气球有什么用?是探空气球飘散了吗?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它突然出现在己方测试的海域附近,那就有可能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先打下来再说!
“野狗收到!”德拉诺放下了护目镜,望着远处那个反光的东西,此时的角度最合适,气球的表面正好把阳光反射过来,所以,他能清楚地看到目标。
一个探空气球,来源不明,等到打下来之后就知道了!
望着那东西逐渐靠近,德拉诺的手握住了操作杆,打开了机炮保险。
左侧机翼上方,一个盖板打开,露出了两个圆孔来。
机炮热线在平显上出现,他调整着自己的战机姿态,看着平显上的漏斗不断变化。
没错,此时的机炮热线已经不是一条线了,而是一个漏斗的形状。
早期的机炮热线,只是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来每一发炮弹的轨迹连成一条动态的曲线,曲线的前方有一个活动圆环,圆环中心叫做热点,只要在飞行中将圆环保持压在敌机上,便能在机炮的连续射击中命中目标。
热线的出现是近距格斗空战的一次革命,但是,机炮热线依旧存在火控精度和反应速度不足的问题,倒霉的飞行员明明瞄得很准确,依旧打不中。
于是,改进的增强包线机炮瞄方式被研究出来,它不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动态漏斗,这两条线代表了不同距离的目标宽度,中间有个小的瞄准点或十字则是机炮的指向参考点;射击的时候,也不用再把什么活动圆环套住目标,只要让目标宽度占据撑满这个漏洞的宽度,就能开火了。
目标在迅速靠近,变大,很快,就占据了德拉诺的全部视野,漏斗也被塞住了。
德拉诺扣动了扳机。
通通通!
炮弹飞射过去,第一枚炮弹就准确地打在了气球上,那东西毕竟太大了,就算是目视瞄准都能打中。
气球一下子就被打破了,于是,气流从破裂的口子里飞出,气球受到了反作用力,嗖的一下子向前飞。
但是,片刻之后,炮弹已经穿到了对面,更多的炮弹也打进来,气球彻底破烂,就如同一块大石头一样向下掉落。
德拉诺拉动操作杆,向上爬升,和气球的残骸擦肩而过。然后,他又盘旋着飞下来。
“野狗,燃料不多了,请返航。”耳机里传来了声音。
“不,我要确定一下气球落点。”
气球的雷达反射能力原本就不大,气球被刺破之后,就更小了,这种时候,不一定能被军舰的雷达捕捉到。
所以,德拉诺想要俯冲下去,观察落点,确定具体方位,给打捞做准备。
“不用了,我们的军舰正在赶往现场。注意,你驾驶的战机不是你的,是明州集团的财产,如果因为烧光了燃料坠毁,你这辈子都得给明州集团免费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