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少了东趾王李高和丞相李长机,但这氛围却比平日好多了,不再是昔日那种两个阵营剑拔弩张的模样。
李准在郑太监的陪同下严肃地走向龙椅。
众臣高呼万岁,朝会正式开始。
“诸位爱卿,昨日之事已定,不知诸位爱卿对叛逆之人有何看法?”
见无人言语,李准直接点名:“愁心爱卿,既然此事是你先发现异常,不如就由你来说说看。”
李愁心闻言,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这主谋已死,不必过于深究,深究易引起民间舆论,对于朝纲社稷不利,至于拓西王等人,就放他回东夷去吧,以示陛下对于两国交好的决心和魄力,也能凸显出陛下在维持两国关系上的宽厚与仁慈。”
听了李愁心的话,李准说道:“爱卿所言正合朕心意,朕也是如此打算的,如今内乱已除,外忧仍存,若是太过杀伐,于国于民均无好处,何况这桑羽郡主已然答应心甘情愿嫁予贺博士,朕如果再不近人情,那和昏君无异了。”
百官听到李准如此说道,纷纷附和:“李大人说的有理,皇上圣明!”
看着百官众口一致,李准很是欣慰,说道:“自古有功便赏,有过必罚,既然这罪已定,那也该来论功了。”
皇帝说完后,郑太监搬出一道圣旨,开始宣读起来。
最终于声官职不变,品级升一级,毕竟这巡防营统领也不是说换就换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皇上信得过的人。
而郑太监是金童郑乙的身份也被曝光,除了继续担任御前大内总管外,禁军也交由郑乙统领,也算是太监里的独一份了。
其余人也是论功行赏,唯独没有李愁心和张小攀。
这时贺元君上前说道:“陛下,此次险情功劳最大乃是李愁心李大人,为何却没有封赏呢?”
于声也附议。
李准这才看向李愁心,说道:“正是因为李爱卿功劳最大,朕才不知该如何赏赐于他,所以才没有仓促下旨,望诸位爱卿莫急,也望李爱卿勿怪。”
李愁心看着李准,说道:“陛下,为国尽忠是臣民本分,实在不该以此邀功,陛下多虑了。”
而李准却摆摆手,说道:“不不不!朕还是想做一个明君的,可不想落人口舌。李爱卿,你想要点什么赏赐呢?”
李愁心其实内心早有想法,却不知该如何说出口来。
“愁心爱卿,既然那张小攀是你徒弟,又勇武过人,不如就封他一个小将军吧,让他进入巡防营跟着于声将军历练怎么样?”
李愁心说道:“多谢陛下恩典,不过......”
“有了!爱卿既然剑术超绝,文才超人,不如在我皇城内新设一机构,就叫文武学宫如何,爱卿便担任这文武学宫的掌舵人吧,为我王朝的未来培养人才如何?除此之外,这皇城内任由你来去自如,不受限制。”李愁心话没说完就被李准打断。
听到这番封赏,百官纷纷祝贺。
“愁心老弟,以后贺某就跟着愁心老弟了,还望老弟多多指教呐!”
众人见连汇贤宫的贺元君博士都如此说道,那马屁拍得更响了。
“李大人,莫不是仙人下凡,否则怎么有如此造化,真乃我朝之幸呐!”
“李大人,以后我王朝的学子可都拜托你了,李大人之名定将流传千古呐!”
李愁心想说的话一直迟迟未说出口,都疲于应付着这些大人的吹嘘之词。
这时皇帝李准开口了,百官才安静下来。
“李爱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愁心愁眉片刻,说道:“陛下恩典,实不相瞒原是愁心一生所求,但如今愁心一路走来,见者甚多,方知自在难得,这青云之志顿消,现在芝麻小官和一品大员在愁心眼中都没什么差别,只要能为百姓谋福便是好官,所以,愁心去意已决,怕是有负圣恩了,还请皇上成全,毕竟自在于天下才是愁心此刻所想。”
李愁心此话一出,殿上之人无不惊讶。
“愁心老弟,这是为何?”贺元君首先问道。
所有人都在等着李愁心的答案,而李愁心知道今日若是没有一个好的理由,也难以说得过去。
李愁心走上前来,朝着李准说道:“陛下,请恕愁心的欺君之罪,愁心本名为李客,乃南川晋阳人,追求仕途多年未果,家中不容被逐出家门,后流浪江湖改名愁心,这才一路到了京都,有幸得陛下赏识,非愁心不领陛下恩典,只是这一路上愁心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其实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快乐,愁心如今不缺金银,身边又有红颜相伴,自在无忧,故只想游走天下,自在逍遥,望陛下明察。”
在李准的追问之下,李愁心当着殿上众人将自己在晋阳的遭遇全部告知,这也引得百官感慨,也逐渐明白了李愁心如今的心境。
李准愁眉不展,实在不想失去李愁心这位旷世奇才,一再挽留,却都被李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