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算被包养的节奏”
任何一种职业也都算是职业,乞讨也是,富甲一方这么大岁数了热衷于此道也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支持的,老年人还是要找点事情做的。乞讨也是。只是老头还落下了一句,我负责挣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这样的包养才是真正的包养。
因为冷冰冰的到来,很明显两人挤一张床还是很不合适的,毕竟婚前行为冷冰冰暂时还无法接受,为此,富甲一方特意为冷冰冰安排了一间房子。条件自然比王不死的强上很多。
又是一天过去,王不死已经记不清自己来到这陌生的朝代已经多久了,每天浑浑噩噩,到现在除了赚了一个便宜媳妇还是一事无成,身无财帛裹身,人无遮雨片瓦。说实在的作为穿越人士,领先这个时代少说一百年的知识和眼界,自己还穷,着实不应该。剧本不应该是这样写的。
是时候明天再出去跑一趟了,买点红糖回来,搞搞实验,第一桶金就靠它了。
糖类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制糖技艺的国家,据考证,早在殷商末年,我们的先民们就知道用谷物来制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在西周远祖的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西迁到了周原,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饴一样的甜蜜。所谓饴,就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制成的淀粉糖,也称饴糖。饴糖的制造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状制品。
世界上甘蔗糖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是古代的印度,这在其古籍《吠陀经》中可以知道;另一处就是古代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见于战国末年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招魂》,其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句,意为在烹煮鳖鱼和煎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还要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所谓柘浆,也就是指甘蔗榨出来的甜汁。
到了西汉时代,蔗类制品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刘歆《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所谓石蜜,即是指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糖品,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祀于甘泉宫,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赋诗称颂,共同制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浆析朝酲”之句。意思是说: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贵人们早上犹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见,在西汉中期,人们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品,还往往用来作解酒之用。
同样也是司马相如,他的名作《子虚赋》,其中在描述楚国的物产如何丰富时,也有“诸蔗猼且”的文字表述,其中“猼且”即是古代的芭蕉,而“诸蔗”就是甘蔗。这可以说明,大致在司马相如在世时的西汉中期这两百余年之中,对于蔗汁的食用已经成为社会上层人物比较常见的事情。
甜菜糖自然是从甜菜里提取出来的,而这两种糖我们也可以统称为红糖。红糖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就是未经提炼的粗糖。直接挤压甘蔗和甜菜即可,,由于未经提炼,因此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也是红糖是产妇“月子”里的主要滋补品的一个原因。中医认为,红糖偏温,有益气养血、健脾养胃、驱风散寒、镇痛解痉、活血化瘀等作用。而产后适量地补充红糖对改善因失血过多、体力和能量消耗过大,及瘀血等原因出现的乏力、畏寒、疼痛、恶露不净、腰酸、小腹痛等均有很好的疗效。若是胃寒疼痛、呕吐,用红糖与生姜熬水可解。月经痛用红糖与艾叶煎汤可解。民间还常用红糖水煮鸡蛋来治疗妇女血虚或月经不调。
白糖是红糖经脱色制成,因为没有了杂质,口感上也好了很多,而且药用功效还是很强的,因为药性偏凉,有润肺生津、补中益气、解毒抑菌的作用。临床多用治疗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无痰,或脾虚、中气不足引起的脘腹疼痛等证,春秋季节多风多燥,肺为娇脏,最易受邪,此时在饮水中适量地添加白糖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食鱼蟹后引起的胃脘不适则用浓白糖水饮服可解。高浓度的糖能改变细菌菌体中活性成分和水分的比例,从而抑制和杀死细菌。将化脓的伤口拭净,再敷以白糖,能防止进一步感染,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当然有利就有弊,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不好,对身体也是无益的。
因为是厨师出身,自然对糖类十分的了解,在各个菜系中糖类运用的也十分广泛。对于红糖如何转化成白糖,王不死也是清楚的很,二十一世纪采用的主要是利用的骨炭,骨炭是一种碳状物,是用骨头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脱脂脱胶,高温灼烧,分拣等多道工序最后碳化而成。从而利用骨炭将红糖变成白糖。
也有比较简单的方法,将红糖溶解在水里,然后加入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最后得到的无色液体,最后放在碗里,在锅里蒸发浓缩,自然冷却,最后得到的就是白糖。
骨炭倒是很好找,这年头羊肉卖得火,骨头还是没人要的,至于活性炭就有点困难,人工材料是1900年一个老外发明的,如果这小子没有穿越,现在还是很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