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霍去病可以宿在西陵城,霍善就宣布自己晚上要跟霍去病一起睡。
霍去病自是不会拒绝。
霍善夜里一向睡得快,在榻上滚了一圈,很快就进入梦乡。
他和苏轼约好今晚跟他入宫拜见他们宋朝的皇帝赵煦来着。
霍去病解衣上榻,没一会就有颗软乎乎、热乎乎的奶团子钻进自己怀里。小孩儿察觉有个热源出现在被窝里,小脑袋往人身上拱了拱,继续睡得昏天暗地。
许是受霍善这好眠模样的感染,霍去病也沉沉睡去。
霍善很快如约去找苏轼。
苏轼上个月就已经顺利回到开封,这段时间还邀请霍善过去露了一手,将他“小神医”的身份传播出去。
宋代是很吹捧神童的,只要神童在某方面展现出自己过人的本领,就有机会获得皇帝的召见。
比如有名的晏殊就是走的神童出身,据传他七岁就能写诗,十四岁就获得那宋真宗亲自面试的机会,直接授予他官职让他留在秘阁读书。
当然,这是得有人引荐的。
苏轼回来后安安分分,什么不合时宜的文章都没发表,只邀请开封名流们过来体验一下
霍善这位小神医的本领。
众人都大为震惊。
就算是苏轼曾私底下把他们的身体情况透露给霍善,这小孩能口齿伶俐地讲清楚那么多医理也着实称得上是天才了。
何况苏轼才刚回京,他本人其实也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病痛啊!
所以只能是霍善这小孩天赋异禀!
霍善的小神医之名很快在开封传开。
这次苏轼约霍善过来,就是因为他这段时间的造势终于有了效果,有人在赵煦面前提及了霍善。
提霍善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章惇。
章惇在赵煦面前还是说得上话的,了解过霍善确实有真材实料以后就提议让赵煦见见这突然在京师声名鹊起的小神童。
听说民间有个习俗,让聪明灵慧的小孩儿滚个床之类的,可以给新婚夫妇带来孩子。赵煦因为身体从小就不太好,膝下孩子很少,一个儿子都没有。
这孩子听说是苏轼从儋州带回来的,那么远的路都能跟着走,可见他着实有点神异在身上。说不准能给赵煦送个孩子!
赵煦听后很是心动,虽然他心里对苏轼还是有点疙瘩,不过比起在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一度跟着旧党高歌猛进的苏辙,他与苏轼还是有点儿旧情的。少年时跟着苏轼读书的那些日子,也算是那段沉寂时光里为数不多的亮色。
这么个聪慧伶俐、身体倍儿好的孩子若能给他送来个皇儿,也算是了却了他一桩心事。
他们这一支大抵是血脉问题,继位者大多身体不太好,像他皇祖父英宗皇帝就是被过继给仁宗皇帝的,仁宗皇帝子息本就不丰,皇子还全都夭折了,这不就得从宗室里择选适合的人继承皇位吗?
他皇祖父与他父皇虽不至于没孩子,但都活得不长。赵煦都二十出头了,后宫却还没生出皇子来,心里当然有些不得劲。
民间传说虽不科学,但见见这么个小神童也无妨,就当是处理政务之余解解乏了。
赵煦和章惇很快敲定好召见之事,派人去知会苏轼。
苏轼见到霍善过来后,就和霍善说起入宫觐见的具体细则来。
苏过领着人把早饭端过来的时候,就见到苏轼在教霍善行礼。
对于这个经常像是凭空出现在他爹身边的小神医,苏过渐渐也觉出不对来。
可是他问苏轼,苏轼就跟他说仙童的事你一介凡人不要管。
苏过能怎么办,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回了开封,好吃的就多了,不过
苏轼近来赴宴多了,口味开始返璞归真。
今天早上他们家吃的就是酱萝卜配稀粥,可以说是非常节俭了。
苏轼还给霍善讲这不是普通的酱芦菔,而是他用眉山秘法亲自腌的酱萝卜,别处根本吃不着。这萝卜也是水灵灵的大白芦菔,和你们那边又瘦又小、活像营养不良的芦菔可不一样。
这芦菔,其实就是白萝卜。
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时就曾提到过白萝卜、白菜,说它们的栽培方式和诸葛亮心爱的大头菜差不多,可见这东西的栽培历史也是挺长久的。
据传在光武帝刘秀起兵那会儿,时局一度动荡不安,有段时间有一千名多宫人被关在掖庭宫中出不去,也没有人给她们送食物,她们饿了只能抓池里的观赏鱼或者挖庭中的芦菔根充饥。
可惜鱼总是会被吃完了的,那点萝卜养不活多少人,许多人还是被饿死了,只能就地掩埋在掖庭宫中。
不过这东西也算是跟大头菜一样,必要时期能当粮食来应急。
霍善不晓得苏轼说他们大宋萝卜大有没有自夸成分,决定先尝尝据说是苏轼亲自腌的酱芦菔再说。
这一吃之下,他又把一大碗稀粥都吃完了。
一口酱芦菔一口粥,美哉,美哉!
一大一小吃得一本满足,差点都忘了今天要进宫去。
还是章惇派人来催了,苏轼才想起还有这桩正经事,麻溜带着霍善去跟章惇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