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天上皎洁的明月将银辉洒满了汤河,河面上波光粼粼,视野开阔。河边的隋军大营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燃起,一大块一大块牛肉、马肉被扔起了大锅里烹煮,一小块一小块牛肉、马肉在篝火之上烤肉焦黄,脂香四溢。火光映红了一张张充满期待的士兵脸庞,一袋袋酒浆打开,谈笑痛饮,胜利喜悦洋溢在整个隋军大营内。
牛马肉中的一部分来自王行本今天早上火牛火马阵,这些“烈士”和南北岸战场上的死马、以及被杀死的重伤战马在战后都被搬上了船只,然后顺着大梁水送了下来,累计起来足有六七千头/匹。
另一部分战马是死在白岩城内外战斗之中;战后,给了留守白岩城的杨善会犒劳三军一半,剩下一半,也被送来汤河大营。
正值炎炎盛夏,肉食容易变质,根本就不经放,将士们将这些死去的牛马、高句丽军用来拉车的死驴和骡开膛破肚后,一律拿来煮了。
吃肯定是吃不完的,但只要煮熟烘干,便是顶级的干粮。
至于酒,实际也是行军作战的必需品,因为每逢征战,将士们容易面临粮草不足、伤病无药医的窘境。等到冬天,还要直面寒冷与饥饿的双重困境;如此境况之下,酒浆就能发挥出十分有效的作用,它既能用来御寒保暖,又能充饥,而且在无药可用之时,还能作为应急药物给将士消毒治伤,因而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酒浆就成了行军必不可少之物;再加上这个时候的酒度数低、不醉人,所以朝廷并没有专门下禁酒令。
禁酒令一般都是在朝廷、国家发生粮食危机的时候出现,并不是时时刻刻都禁酒。
当然了,战争没有彻底结束的时候,一般都是限量供应,并不会让将士们敞开着喝。
而杨集打仗,向来是快、准、狠,他当然不会携带大量的累赘一般的酒浆,可问题是他没有,敌人有啊!
只要把敌人打败、打死,一切都会有。
这一次也不例外。
隋军没有酒,但是东岸不远处的白岩城有。
官当到杨集这种地步,且由于他在军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威望,自然用不着一桌桌的勉励;若他当真是去了,普通将官、士兵反而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吃啥啥都不香。于是便在中军大帐内吃喝。
本来,杨集仅仅只是想和杨义臣等主将、行军参军边吃边聊军务,然而凉州很多中高级将领都知道他的小老婆和女兵特别会做菜。这些母老虎每次随军出征,都会携带很多佐料;而且她们多数时间都没事做,每当杨集和将军们商量军情、打仗的时候,她们专门跑去山上祸害猛兽、祸害时令植物。待到军队停下来,她们就开始做好吃的了。
除此以外,他们还知道厨艺更厉害的人,其实是杨集的亲卫统领朱粲,而花样最多的,竟然是杨集这个亲王。
他连牛瘪、羊瘪都吃,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之事。然而久而久之,他们觉得这所谓的“百草汤”相当不错,健胃、祛热的是不是真的有,不好说。可它的的确确利消化、解腻。
这道火锅菜的主味除了汤汁的味道,另外就是麻、辣;麻是不问题,只因花椒本来就是本土产物;至于辣,大隋虽然没有辣椒,但是却能用茱萸粉和辣蓼草汁沉淀粉沫代替,尤其是旱蓼的叶子、茎干比辣椒更够劲。
所以最后做出来的各种带辣味的菜肴,仍旧是有麻辣味的。而隋朝及其之前的王朝因为有这两种辣料,其实也不缺辣菜。只不过饮食习惯的问题,辣菜没有那么广泛而已。
与之相比,纯粹的炖肉、烤肉根本让人吃不了多少,不久后又饿了。当凉州军将官们“无意”看到朱雀卫在河边过滤牛胃里的草汁、清洗牛肚和肠子,便知道杨集这里又有好吃的了。于是最后,中军大帐前的空地上满满当当的,前来蹭饭的将官足有两百多人。
杨集也被蹭饭习惯了,像这种场合,一般都会让朱雀卫多准备很多。不过中军大帐之内终究不了这么多人,便将前来蹭饭的将官安排在外面。
里头,还是他想要宴请的人。
可是突地稽、度稽边、贺比柯木托尔等异族大将吃不了麻辣,仅仅只是几口下去,就晕晕乎乎的,像醉了酒一样,他们征得杨集同意后,都跑掉了。
大帐里这一桌最后只剩下杨义臣和阴世师、凉州军几名大将。
但是这也符合了杨集的心思;因为他有件要事要宣布,若是有了那些异族将领在,却不好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集向杨义臣说道:“接下来的战斗由你来打。”
闻言,众人纷纷放下手中酒碗,将目光看向了杨集。
“为国杀敌,乃是义不容辞之事。”杨义臣以为杨集说的是高句丽长弓岭防线体系,立刻抱拳道:“大营有大王坐镇,自是无忧。末将明日便率军前去长弓道,会一会杨万春。”
杨集明白他误会了,微笑着补充道:“我说的不仅只是长弓岭,还包括辽东城。”
杨集的行军副总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