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 外角。 减速。 费德勒,不愧是费德勒,关键时刻的战术选择,不仅大胆,而且丰富,总是能够打破对手的预判。 高文陷入被动,本来,作为接发球的一方就处于被动位置,一旦预判跟不上,那么就会更加被动。 对于高文来说,减速发球的好处在于,移动时间更加充分;但困难在于,费德勒的外角发球落在发球线上,整个角度完全撕扯开来,这也意味着移动距离增加、回球难度增大。 显然,费德勒有备而来。 而且! 落地之后,强烈上旋扯带着网球高高扬起,持续往外飞,又高又飘。 就在此时—— 狂风作祟。 不是横向也不是纵向,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完全无法捉摸,就好像正在奔跑的孩子,兜兜转转戏耍着。 本来就轻飘飘的来球,摇摇晃晃地颤抖着,似乎也正在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应该飘向何方。 就好像“美国丽人”里那个飘摇的塑料袋一般。 难,难上加难! 但是,在印第安维尔斯待了两周,高文已经找回了自己的平常心,理性对待每次突如其来的意外。 那么,大风天气里,应该如何应对呢? 专业人士会给出两个关键词: 冷静。脚步。 前者,非常简单,如果面对意外,自己率先乱了手脚,那么情况就会更加糟糕,冷静是重要关键词。 后者,则是许多外行人士所忽略的。 简单来说,大风的主要影响,其实就在于破坏球员的击球点,因为网球偏离自己的挥拍轨迹和击球位置,自然而然就将脱离自己的掌控。 此时,从本能反应来看,人们倾向于用上半身、特别是上肢的调整来完成击球;但在职业网球里,脚步的重要性是前所未有的,小碎步的临时调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点点偷懒和一点点勤快的区别,能够完全改变整个情况。 也就是一句话,遇到大风状况,不能慌乱,不能偷懒,这就是全部了—— 至于其他? 那就属于不可控制的偏差范围了。 高文的脚步,从来不会偷懒。 小碎步。 连续小碎步。 本来就已经困难的情况,妖风更是雪上加霜,但高文非常冷静。 蹬地! 延伸! 上半身跟随挥拍动作延伸出去,没有强行发力,而是瞥了一眼费德勒的站位,然后,果断出手击球。 轻打。 在极度困难、极度混乱的局面下,高文选择一拍轻打,撇出一条大斜线,完成回球。 原因? 高文注意到费德勒前倾的身体,正在关注自己的击球,并且已经做好上网的准备,但没有冒险出击—— 看起来,应该也是受到大风干扰,因为妖风的轨迹难以判断,所以费德勒也改变战术,稍稍停住了脚步。 既然如此,高文的过渡球也必须形成牵制,和费德勒的发球一样,放弃速度和力量的压制,选择落点的牵制。 深区、斜线,以这样的落点,将费德勒蠢蠢欲动准备上网的脚步压回去,尽可能为自己争取回位时间。 高文的大脑,快速运转。 前一拍的轻打,没有将力量完全抛出去,高文的右腿猛地蹬地,小腿肌肉力量完全释放,身体就已经朝着左侧横向移动,快速回位,电光火石之间就已经找回重心,为下一拍防守完成准备。 果然! 费德勒的进攻来了。 尽管高文利用落点牵制费德勒,迫使费德勒在一个别扭的位置完成进攻,但费德勒依旧展现自己的顶级手感。 正手一拍反弹球,在无法主动发力的情况下,依靠小臂的挥动和手腕的包裹,完成变线: 直线。死角。 费德勒那闲庭信步的击球再次灵光乍泄,直接将网球送回高文反手位的底线大三角,并且随球上网。 进攻,一环扣一环,水银泻地一般。 高文,还没有完全摆脱接发球的困境,紧接着又必须面对下一个困境,即使预判准确,提前开始移动,但费德勒环环相扣的进攻却将高文的回球空间进一步压缩,视线余光就可以看到那个网前身影了。 怎么办? 一边狂奔冲刺,一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