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男子网坛群雄逐鹿的大戏,正在上演,延续去年的混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 “挑战者联盟”各自为战,试图打破四巨头连绵十年的统治,重新洗牌。 其中,瓦林卡和高文算是一个阵营,因为他们登顶大满贯冠军,来自人们的期许和态度都更加严格。 甚至可以说是严厉。 瓦林卡的澳网四强成绩也依旧没有能够让那些黑粉闭嘴,甚至引发一阵“果然无法卫冕”、“早就知道去年只是运气”的热议,一个个都在扮演先知;高文迪拜输给费德勒之后引发一阵群嘲反而显得不痛不痒。 同时,拉奥尼奇、迪米特洛夫、锦织圭、西里奇等人算是一个阵营,各自迎来突破,但期待更上一层楼。 也许,他们的每一场失利不会成为网友们攻击的借口,但每一次大满贯、每一次大师赛都会成为全新课题: 一旦表现低于预期,网友们就会开始指点江山。 某种程度上,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还要更胜一筹,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够迎来突破,就已经被放在聚光灯下。 自然而然,那些风凉话所带来的攻击性就更加尖锐更加刻薄更加汹涌,就好像女子网坛的那些球员—— 沃兹尼亚奇、萨芬娜、扬科维奇、卡-普利斯科娃(Karola-Pliskova)、哈勒普等等球员都曾经在还没有赢得大满贯冠军的情况下,登顶世界第一,如此含金量也遭遇铺天盖地的质疑,被吐槽为水货。 本来,“世界第一”应该是一项荣耀,但在某些时候,却成为一种伤害。 现在,拉奥尼奇们,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四巨头统治遭遇正面挑战,瓦林卡和高文已经先后登顶大满贯,那么,他们呢? 球迷对他们提出更多要求、更高期待,无形之中的压力时时刻刻、无孔不入地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 当然,压力,这就是竞技体育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人能够逃避。 正是因为如此,拉奥尼奇、迪米特洛夫、锦织圭,三位球员都是如此,澳网成绩低于预期,后续行程保持一致: 短暂休息调整一周,随即就重新回到巡回赛,因为墨尔本的比赛没有能够调整到最佳状态,他们必须更多站上球场,不断调整不断提升,为即将到来的“阳光双冠”做准备。 侧面也再次证实“阳光双冠”在第一个季度的重要位置。 拉奥尼奇和迪米特洛夫一样,双双前往鹿特丹。 拉奥尼奇的表现更出色一些,一路晋级四强,而后双抢七输给最后的冠军瓦林卡。 紧接着,拉奥尼奇没有休息,连续两周马不停蹄地继续参赛。 先是马赛。 持续参赛、持续奔波导致状态波动,面对前一周刚刚在鹿特丹直落两盘击败的伯莱利,拉奥尼奇三盘败下阵来,首战出局。 不仅没有能够赢得积分,而且比赛状态的打磨计划也遇阻,事情不尽如人意。 而后是东京。 和高文一样,这周是戴维斯杯的赛事,加拿大对阵霓虹,拉奥尼奇作为头号单打出战,结果一胜一负。 特别是两支队伍头号单打的对阵,“拉奥尼奇VS锦织圭”,五盘大战,拉奥尼奇落败,这场比赛也无法令人满意。 不过,凭借着更加出色的综合实力,加拿大还是“3:2”顺利晋级,这也意味着,霓虹进入世界组附加赛,必须为了明年能够继续留在世界组而进行保级战。 其实,挑战,无处不在,这也是竞技体育的核心。 不止是挑战者联盟正在冲击四巨头,挑战者联盟本身的脱颖而出,这也让他们成为万众瞩目的枪靶子。 从瓦林卡到高文,从迪米特洛夫到拉奥尼奇再到锦织圭,等等等等,他们全部都面临相同的局面: 枪打出头鸟,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一方面,期待增高,人们都希望着他们与四巨头的交锋,能够奉献更多精彩比赛,继续撼动统治。 另一方面,压力增大,其他球员面对他们的时候,一个个化身成为发起冲击的挑战者,干劲十足,这也意味着他们成为守擂者,必须展现世界前十的风采,拿出更好的表现赢得胜利,心态也就发生微妙变化。 前有狼,后有虎,就好像一片夹心饼干。 在如此局面下,面对世界排名比自己低的球员应该如何调整心态,面对世界排名比自己高的球员又应该如何调整预期,这也就成为一个严峻课题。 媒体的煽风点火,只是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