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的回归,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毕竟大家都在忙活着打扫各家的卫生,还有村里的卫生。
“哎,你说,这好端端的,怎么会有领导来检查啊。”
“好像是村长给请来的,也不知道为啥。”
“能为啥呀,还不是冲着谭老师来的,你想想咱们地里那好大一片的冬小麦,嘿嘿,”
“对,对,对,咱们村以往可没有这架势,现在到底是不一样了。”
“那可不,自从谭老师到了咱们村之后,那好事儿是没断过。”
“嗯,要说起来,这谭老师还是立钟那孩子给带回来的,要不然人家谭老师这么个大教授上哪里知道咱们看山村啊,这疙瘩也就在咱们乡里能叫的上号。”
“可不是,还有那养鸡场,也是人家立钟给建起来的,就现在,咱们村每户能多分五块钱呢,还不用多费粮食,可比以前自家养鸡划算多了。”
“就是,我那小孙子,一天一个鸡蛋,现在身子骨可好多了,年前年后的,愣是没个感冒发烧啥的,秋生都说这孩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说话的是钱红梅,她家就两个儿子,都已经成亲快十年了,孙女生了足足五个了,三年前老二家的才给她生了一个孙子,结果,怀孕的时候没养好,孩子又早产,生下来比小猫大不了多少。
这孩子自从生下来就七灾八难的,过了三个月就开始吃药,那是冬天怕着凉,夏天怕晒到,整个脆弱的不行。
整个靠山村都知道这么个小孩,比那书中的林妹妹强不了多少。张秋生几乎是月月往她家跑,从来没有意外,有时候一个月要跑两三次的那种。
本来这孩子只是她家老二媳妇一个人带着的,毕竟换到孙女手里的话,没有老二家的上心。
但是自从这小子出生之后,钱红梅家的两个儿媳妇又陆续一个人生了一个孙女,这下子,她是更加宝贝这个孙子了。直接接手了小孙子的照顾工作,自己替换了老二媳妇,让她下地,自己专心在家带孩子。
但是这孩子的情况并没有更好,按照张秋生的话说,孩子就是养的不好,缺营养。
但现在的环境就是这样,钱红梅家里加上她老伴儿,统共也就五个壮劳力,下面六个孩子要养,靠着村里那些工分,勉强能过,但是想要精米白面地养着小孙子,那就不太可能了。
幸好,林立钟到了靠山村,为了能正大光明地解决随时能吃肉的问题,她在村里弄起了养鸡场,村里也跟着掺和了进来,这下子家家户户都能分到鸡蛋了。
一开始是分鸡蛋,后来经过村里商量,索性都给卖了出去,每月结算之后,挨家挨户分钱,这是村里唯一的,不用等到年底就可以分到钱的地方。
村里人要想吃鸡蛋呢,可以以成本价从村里的鸡场买,当然了,也可以用工分换,年底统一结账。这成本价是真成本啊,就连工分感觉都值钱了不少。
这是靠山村给社员的福利,不过也有限制,每家每户每个月都有定额的,超过那个数量,就会按照供销社的价格交换。
不过,这对村民来说已经很好了,像是钱红梅家这样的情况,就解决了大问题了,她家每月必定是要把定额给用光的,这样自家小孙子就能一天有一个鸡蛋吃了。
眼看着小孙子从瘦不拉几,黄蔫蔫的小猴子,蜕变成现在健健康康的模样,钱红梅足足用了一年多,虽然离着白白胖胖还有距离,但是最起码跟一般的小孩子没啥差别了,这对她来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钱红梅心里还是挺感激林立钟的,所以,每次在村里遇到杜玉娟,都要上前跟人好好聊扯几句,顺带夸一夸林立钟。
还有那村里有高龄老人的人家,也是受益良多。
人老了,年纪大了,很多食物对他们来说就硬了,不好消化,但是村里人吃的大多是粗粮,偶尔有些细粮,他们也舍不得吃,更多的是留给家里的小孩子们。
自从有了鸡场,这鸡蛋就多了起来,价格又是这么的便宜,大家也舍得了,隔三差五地就能给家里的老头老太太们蒸个鸡蛋羹啥的,家里的孩子呢,一个月也能吃上三五次的鸡蛋酱拌面,这下子,整个村的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也就是他们平时在村里不怎么出去,所以感触不深。
这今年一过年,到处走亲访友,串亲戚,就明显感觉出来了。
这人啊,吃的好了,生活水平高了,那精气神儿就是不一样。
附近的村子也都学着他们靠山村办养鸡场了,但是效果就差多了,有的村子是没钱,只抠搜儿地养了几十只,那能有啥效果啊。
有的村子倒是养成了,但是吧,后续的管理跟不上,村里人只顾着占便宜,很快就入不敷出了。
总之,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情况。
过完年之后,靠山村村民的感觉更是深刻。
为啥呢,这要从老话说起了,俗话说,年好过,春难熬啊,这过年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家里有没有的,好歹得弄两菜,吃顿饺子,条件好的家庭,还得多吃几顿饺子,这才叫过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