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猎物并不多,他们捕捉最多的就是哈什鸟,他们捕捉这种鸟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吃肉,会把羽毛弄下来当做衣服。
其实这一切都在史料中可以查到,罗布人在北魏《魏书.吐谷浑》、清《回疆志》、《西域闻见录》、《兰州辑略》等古书中均有记载。
罗布人是XJ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操罗布方言,生活在沙漠中的河流、湖泊中,过着“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不识风经礼拜”的生活。他们是古代罗布泊地区居民的活化石。
面对这样的一个民族人,叶雨泽哪里还肯叫他杀羊?大声说他要吃烤鱼。
优素福立刻答应,叫上他跟孙女,一起下河捕鱼。
河里的鱼很多,只是几网下去,就有十几条鱼落网。
优素福每次都要把小鱼放回河里,只挑了几条大的捞上来,然后三个人就上岸了。
小舟就是胡杨木做的,这种木头不容易腐烂。
古丽忙着处理宰杀鱼,而优素福则收集了一些干枯的红柳条子,放在自己的烤坑里面点燃。
他们的坑子并不是在地面上挖的,而是用土堆起来半人高,并且还有通风口,类似于大号的烧烤炉子。
等火升起来之后,古丽的鱼也处理完了,用红柳条子把鱼穿起来,插在烤炉的边上。
因为鱼并不是放在火上直接熏烤,所以不会被熏黑,但这种方法肯定会慢一些,反正吃饭又不着急。
随着烤鱼的香味慢慢散发出来,太阳也开始落山了,村子里一些人慢慢聚拢过来,发现叶雨泽之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各自拿出一些食物,要招待他。
叶雨泽自然知道北疆人的习惯,一个村子里不管谁家来了客人,那就是大家的客人,都要把好东西拿出来一起分享的。
叶雨泽自然也不会吝啬,又拿出几瓶酒,令叶雨泽惊奇的是,出来的竟然大部分都是老人家。
一问年龄,哪个都八十以上了,还有两位跟优素福年龄相仿的。八十多岁的几个都是他们的晚辈。
叶雨泽这几年动不动也把自己当成老人家,结果在这些人面前,羞愧啊!
罗布人基本没有马,因为他们认为马这种动物会毁坏植被,他们有骆驼,但是平时不会拴起来,而是让它们自由觅食。
几家凑出来的食物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蔬菜,看样子蔬菜对于他们是一种奢侈品。
古丽和她奶奶在做一种馕,这种囊叫库麦西,就是把面擀成两个薄饼,中间放上羊肉馅。
这羊肉馅不是剁出来的,而是用小刀切成颗粒,放上盐巴就行了。
最神奇的就是他们烧烤的方式,是把烤炉里面的灰铲出来,铺在地上,然后就这样把库麦西放进去。然后用埋起来。
大约半个小时的样子,才把灰扒开,把库麦西拿出来。
刚拿出来的时候,都让叶雨泽不忍直视,简直就是一个土疙瘩。
不过等人家掸掉上面的灰之后,库麦西烤的焦黄,散发的味道让叶雨泽忍不住吸着鼻子,太他妈香了。
虽然烤炉上的鱼也开始变得焦黄,散发着香味,但真心话,叶雨泽不爱吃鱼。
那东西无论做的多好。他也觉得有腥味,天生就不是那种喜欢吃鱼的人。这一点他自己也没办法。
比如在波士顿,各种海产品非常丰富,吃的鱼也没有带刺的,人家老外就不会挑鱼刺。
你要是把中国的鲤鱼炖了给他们吃,那帮货能把自己卡死,没办法,鱼刺根本挑不出来。
海鲜里面,叶雨泽唯一有点兴趣的就是鲍鱼和龙虾,因为吃起来口感跟肉肉接近。
叶雨泽迫不及待的接过古丽递过来的库麦西,然后一口咬下去。不由得大声夸奖起来。
太好吃了,香迷糊了,这里面不但有肉香,麦香,还有一种草木灰的清香。
这几种味道混合到一起,那么的和谐和完美。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这时候烤鱼也熟了,大家就一起吃喝起来。本来叶雨泽是不打算喝酒的,毕竟身体摆在那里,他就是不想治疗,也没必要去找死。
只是架不住人家热情啊,人家哪一个拿出来都大他几十岁,哪好意思说不喝?
古丽又递给他一条烤鱼,他本不想要的,因为真不想吃。不过看着人家小姑娘一脸“你夸我”的表情。然后只能咬了一口,然后就愣住了。
北疆的烧烤料就那几种,孜然,小茴香,辣椒面还有咸盐。
但是这烤鱼除了盐之外,别的都没有放,却有另外一种味道,类似于花香,而这种味道恰到好处的遮掩了鱼的腥味。
叶雨泽有些茫然的问古丽,古丽笑着拿来了一种调料,告诉他这叫蒲黄,是一种花粉做的。
叶雨泽不由得感慨,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这种调料不来这里,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知道。
然后更让他惊奇的事情发生了,他拿出烟散给大家的时候,几位老人家都是抽一口就掐掉了。
人家嫌不好抽,要知道叶雨泽给的可是华子啊!
他本来以为老人家们跟老爹他们一样,是抽惯了莫合烟,结果接过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