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国军垦
  4. 第2764章 关于叶姓
设置

第2764章 关于叶姓(1 / 2)


叶风招来的管理层专业性比较强,做事认真。

但是你要是让他们梳理这些关系,明显就不行了。

尽管叶铁拴和叶立栓都彻底放权,但是很多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比如说管理层换一个中层,那个中层可能就敢跟老总对着骂,没办法,人家叶家的亲戚啊!

新上任的老总叫胡凯锋,名牌大学毕业,有过留学经历,还在某国企担任过重要岗位。

就这样一个人,来到这里照样玩不转。

这不他决定换掉采购部经理刘学农,结果刘学农找到他办公室,指着鼻子骂了他一顿。

胡凯锋没办法,找叶风告状,叶风去找刘学农谈话,刘学农气焰嚣张的拍着桌子骂道:

“你个假洋鬼子,你爹来了也不敢跟我这样说话,你是个什么东西?开除我,做梦!”

气的叶风直接给了他一拳,急眼了他可不管是什么亲戚,骂他他就打。

这一下惹祸了,刘学农的一帮子亲戚全都到了公司,非要打叶风不行。

叶风虽然不怕,但也不愿意事情闹起来,最后叶铁拴叶立栓老哥两亲自出面,才把事情压下来。

最后叶风干脆把事情全部推给两位爷爷,那就是中层以上领导必须全部拿下,不然这公司他没办法接。

这事儿老哥两也犯了难,但是叶风坚持,他们也没办法,只能一个个去做工作了。

而叶风趁这个空挡,决定去寻根,去寻找一下老叶家真正的祖地。

因为相距只有十几公里,叶风特意开了一辆相对低调的车来到了吕公堡镇。

这个镇也是由几个自然村组成,而叶姓都集中在北关村。

村子里人都比较敏感,特别是待在大街上晒太阳的老太太们。

叶风没敢冒然去打听,因为容易被围观。

正好这里有一家大饼卷驴肉,这是百年老字号了。

叶风进去要了半张饼,然后加了二十的驴肉。老板又给饶了一些焖子。没有焖子,肉是没啥味道的。

稀得就是小米粥和老豆腐,华夏豆腐类的小吃很多,而这里的老豆腐其实就是豆腐脑。

水滑的嫩豆腐浇上蒜泥,芝麻酱,辣椒油,那叫一个爽口。

一口大饼卷肉,一勺老豆腐,让叶风这个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都觉得过瘾。

老板是一个八十多岁的大爷,很健谈。

看见叶风的第一眼就问:“你不是本地人,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原来,老板把他当成专门来吃他大饼的顾客了。

这些年确实有一些闻名来吃的,让他这个藏在村子里小店,越来越出名。

叶风就坡下驴,跟老板谈论起这个村子,结果歪打正着,老板叫叶少全,正是北关村人。

叶风大喜,但是却不动声色,跟他谈论起叶姓起源。

其实每个大的姓氏传说都比较复杂,也有很多版本,不过老人家们只相信一种,那就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

这个来历自然也清楚,如今民间大部分老人们,都坚持这个说法。

其实这个说法本来也没错,这件事儿追溯到一首《苏三离了洪桐县》,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对于历史的追溯。

洪桐县这个名字被网友拿出来仔细戳摸,有关洪桐县的历史,还要从朱元璋时期算起。

朱元璋时期到永乐时期,洪桐县一共组织过8次大型搬迁活动。

众所周知凡有大型搬迁活动,则必是战乱时期,例如两次人口南迁,一次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次是在两宋时期。

这两次的背景皆是在北方战乱连连之时。

三国乱世,五胡十六国的乱政,以及靖康之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人口南迁的背景是在无能为力之下进行。

而洪桐县8次大规模迁移则是在政府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搬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离开生养之地,谁也不愿意。

这是因为在元末之时,百姓深受蒙古人的压榨,恰逢此时水、旱、蝗、疫四灾横空出世,百姓食不果腹。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起义不断。换句话说,元末的农民起义是没有粮食导致的。

虽然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但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这样下去可不行。

为此朱元璋这才决定把人口相对密集的山西洪桐县人进行有规律有目的的迁徙。

当时洪桐县的迁徙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

然而老一辈人总是有着普遍的“落叶归根”的思想,迁徙意味着这一辈子都可能回不到家乡来,因此很多人很抵触。

因为当时是在山西大槐树底下的广济寺进行的迁徙,因此洪桐县人都以这可槐树为标志,告诫自己的后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

统治者知道迁徙遇到的阻力空前绝后,这是因为当时政府规定迁移的宗旨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这样的明文规定阻力能不小吗?一旦处理不好明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便会瞬间土崩瓦解。

因此政府规定凡是参与迁徙的人在大槐树下登记,都可以领到一些金钱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