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京畿丰腴,高产良种
周清都的回答很有趣味,他老老实实说了么?确实是说了,可是怎么体会还得是看个人的解读。
至少在张九龄眼里,这位清都真人的意思就表达的很明确了。
‘别人不敢动的,我敢动,别人不敢杀的,我敢杀。’
‘大不了来一次黄巾起义,席卷大唐。’
‘给了机会不珍惜,那就不是我无道无义了。’
虽然对这个答案有了猜测,张九龄心中还是掀起了狂涛骇浪。
因为以他的见识来说,还是无法理解,凭借区区的超凡之力,究竟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度。
太平道的方式,他也见过了,治理道州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横跨数个道州,但相比较于整个大唐这样的庞然大物。
以他们的制度来说,得需要多少人手才能做得到全国一致?
这其中若是没有了世家门阀的帮助,整个天下的政令如何通达?
万万千千的读书人,可都是和世家门阀有着关系的。
莫要说张九龄浅薄,以他的世界观和经历来看,确实是无法想象一个缺失了世家门阀的国度该如何运转。
“真人所想,即便成功,又该如何运行?”
“天下莫非王土,已经是数千年之定理。”
“中央所在,万民齐动,这便是中原强于万邦的道理。”
有心劝说,张九龄还是在苦口婆心。
不过这些言语在周清都看来只是幼稚,有炽烈的一颗好心,却依旧没明白天下间最大的关键。
无非就是两个东西。
吃饱,穿暖!
一旦你可以给百姓这两样,不管你准备如何建立制度,他们都会蜂拥而至。
“所以,博物先生所言的东西,与贫道所做有何相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博物先生,就不需要徒费口舌了。”
“你只能看到过去,而贫道所见的乃是现在与未来!”
周清都依旧言语平和。
“就只是现在,京畿之地的变化,博物先生依旧是一叶障目未曾看明白嘛?”
“世家,读书人,对这个天下真的很重要嘛?”
“还是说,伱们一直洗脑天下人,就真的把自己也放到了无可替代的位置上?”
眼睛平静如浩瀚的江河,周清都却吐出了让张九龄震颤不已的话。
“以贫道之见,士农工商,只有士即便全部消失了,也对天下无损!”
“因为剩下的人之中,又会出现新的文明,文化人...”
被击中了读书人无可避免的要害,张九龄也终于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知道自己所来不过是自取其辱,他却还是执着的来了,如今看来这位清都真人确实是已经明白了文明更迭的规律。
所谓的士人,不过是侍人罢了,侍奉每个时代开辟潮流之辈的仆人!
妄图将那些开辟潮流的存在,封为诸子,封为圣贤,将他们化为士人阶层的一份子,让他们代表士人阶级的至高利益。
却没有想到,这些人眼中唯有自己的道路,何尝有过这些士人?
在他们眼里士人不过是可以利用的阶层罢了,真和士人阶层站在一起?哈,不过是笑话罢了。
...
“身不由己,难以摆脱。”
“好好一个清流贤相,也成为了那些世家大族的说客。”
周清都目送大汗淋漓的张九龄出去,却没有起身相送。
道不同不相为谋,更何况他的出现也证明了周清都的判断,京畿之地的情况以及江南道的情况,都让这些世家大族深深的感觉到了不安。
之前大唐兵强马壮,他们还能忍得住,如今边疆烽烟已经隐隐点燃起来了,这些内部的世家大族也有些忍不住了,想要借此机会将阻碍他们发展的那些力量同时间消耗光。
就如同前隋时候,原本利用征伐高丽消耗这些门阀大族力量的隋帝杨广,后来被他们联合算计,结果败掉了隋朝积累下来的百万青壮以及无数民心。
如今又是一个类似的鼎盛大世,如果这些世家大族联合起来,说不定还真能重演类似的事情。
然而如今天下最大的变数与不同已经不是这些世家大族们按压得住的了。
并非这些世家大族都是因循守旧之辈,而是因为这天下在周清都的推动下,变化的太快了。
快到了这些世家持之以传家的那些东西,都成为了陈旧之物。
那些原本数百年后依旧可以熠熠生辉的道理,成为了路边随手可以拾取的东西。
周清都带来的一场破灭,一场对世家大族,对士人阶级毁灭性的破坏,将知识的高高在上打入与百姓同在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