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风”到“狂风”再到“疾风”,战机已经不再是一两个天才灵光一现就能引领时代的年代,而是一个需要多部门配合、长时间研发的系统工程。 看似个人的重要性在下降,实际上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军人物,能起到的作用依然无比巨大,类似海德里希这样的总设计师,回到德国之后,德国的飞机技术马上就能提升一个级别。 有技术,其实也不一定就能造出来。 航空发动机对于材料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尼亚萨兰航空现在最新式的航空发动机,就是因为材料不过关,所以才迟迟无法换装,前几年德国从南部非洲进口了一批航空发动机,据说想山寨都山寨不来。 海德里希作为“狂风”的总设计师,在尼亚萨兰航空的地位非常高。 自从海德里希递交了希望返回德国的申请之后,来自尼亚萨兰航空,和尼亚萨兰州政府,甚至南部非洲国防部的劝说纷至沓来。 海德里希态度坚定,他宁愿放弃在南部非洲的优渥生活,也希望能返回德国,运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德国航空业,为此海德里希甚至不惜和自己的几个老朋友翻脸。 “如果你想帮助德国航空业,那么留在尼亚萨兰航空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比你孤身一人返回德国,对德国航空业更有利。”尼亚萨兰航空总工,同样来自德国的米勒苦口婆心。 米勒和海德里希一样,世界大战爆发前随家人一起移民南部非洲,在南部非洲定居的时间已经超过20年。 “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你也要为安妮和孩子们着想,难道你要安妮和孩子们跟你一起返回德国吗?你该知道那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现在的欧洲越来越危险,其他人都在试图逃离德国,逃离欧洲,你却想回去,这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海德里希曾经的同事,现在已经前往罗德西亚航空工作的里希特动之以情,海德里希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除了最小的女儿之外都已经成家,大孙子都快要上学了。 “如果那位航空英雄想要一份‘狂风’的图纸,那给他画一份就是了,何必要你一定返回德国?”海德里希最好的朋友,也是海德里希的助手,“狂风”战斗机副总设计师,来自英国的弗雷德里希性格暴躁。 弗雷德里希身上有一半德国血统,这种情况在英国很正常。 弗雷德里希说的“航空英雄”是戈林。 上一次戈林来到南部非洲的时候就拜访过海德里希,当时戈林就对海德里希和弗雷德里希流露出招揽的意思,弗雷德里希直接拒绝,他可以为德国的复兴捐款,但不愿意把身家性命和德国的复兴绑定在一起。 海德里希是个纯粹的德国人,戈林对海德里希说的那些话,就像是在海德里希心里种了一颗种子,在知道德国开始复兴之后,那颗种子现在已经生根发言,变成参天大树。 “我就算回到德国,也不会把‘狂风’的图纸画出来,这点节操我还是有的。”海德里希在南部非洲长大,在南部非洲接受教育,深受南部非洲影响,南部非洲就是海德里希的第二故乡,海德里希希望德国复兴,但是也不会损害南部非洲利益。 当然这只是海德里希的一厢情愿,他现在肯定没想过,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南部非洲和德国分属不同阵营,那到时候他应该怎么做? “那你回去还有什么意义?你该不会想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战斗机吧,现在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了!”米勒身为总工,肯定知道设计一款全新的战斗机有多复杂。 海德里希不说话,表情似乎并不服气。 米勒突然想起一件事。 “疾风”相对于“狂风”来说,几乎就是一款全新的战斗机,设计思路和性能都有较大提升。 战斗机改款是一个复杂工程,一般情况下是对现有机型进行改进,直到改无可改,才会考虑设计全新机型。 海德里希是“狂风”总设计师,确定新机型的时候,海德里希在“狂风”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虽然同样应用了各种最先进的技术,依然在全新的“疾风”面前败下阵来,这让海德里希很不甘。 海德里希要返回德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该就在这里。 既然南部非洲已经不需要海德里希的技术,那么海德里希为什么不返回德国一展所长? “你设计的‘疾风’同样受到国防部的肯定,国防部已经决定将你设计的‘疾风’作为外销机型对外出售,其实你也应该知道的,‘风’系列到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改进空间,我们要保证在战机方面的优势,必须接受改款带来的阵痛。”米勒是“疾风”的总设计师,作为一款全新的设计,米勒团队设计的“疾风”性能还不够稳定,试飞期间曾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海德里希团队设计的“疾风”技术成熟,两个版本最终是送到比勒陀利亚,经过罗克的审核,这才最终确定。 性能不稳定不怕,试飞的时候暴露出问题,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改进,最终南部非洲空军可以得到一款性能更好,更有改进空间的战斗机。 沿用以前的设计思路,性能稳定是稳定了,可是也失去了改进的空间,未来还是要经历这个过程,长痛不如短痛。 “谁说‘风’系列已经失去改进空间?只要不停地有新技术出现,‘风’系列就可以一直辉煌下去。”海德里希拍案而起,“疾风”已经成为海德里希心中的一根刺,想起来就会隐隐作痛。 “怎么可能——”米勒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海德里希争论,海德里希现在有点钻牛角尖。 关键还是需求不同,海德里希新款战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