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菲联军总司令,我并没有忘记在菲律宾战役中,那些背叛我们的菲律宾人,这是可耻的背叛,他们也毕竟接受法庭的严惩――”麦克阿瑟没有正面回应,言外之意就是菲律宾人活该。
这也可以理解。
美国政府可以每年花费上千万美元,帮助菲律宾提升基础建设水平,对菲律宾人进行教育。
但是没有义务帮助菲律宾人成长。
那些女孩确实可怜,但是她们在选择和美国大兵交朋友时,目的也并不单纯,出发点并不全是爱慕。
如果有,也不全是对美国大兵的爱慕。
对美国的向往或许更多一些。
从这个角度出发,那还真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退一万步说,菲律宾之前被西班牙人殖民300年,然后被美国殖民近半个世纪,难道菲律宾人对于西班牙人,以及美国人的本性毫无所知吗?
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几百年下来,被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祸祸的菲律宾女孩不知道有多少,又有几个母凭子贵得偿所愿。
所以明知道跟美国大兵交朋友这件事有风险,还选择义无反顾往前冲,那就要承担风险的后果。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麦克阿瑟肯定不会道破,那未免太冷血了点,不符合麦克阿瑟想要的人设。
所以就谴责那些叛变的菲律宾人。
“那些女孩难道不是无辜的吗?”还是有记者不识趣,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
这就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了,记者们也是人精,当然能看出麦克阿瑟的不耐烦。
明知道麦克阿瑟不耐烦还继续追问,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从私人角度上,我同情她们的遭遇――但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生活给她们上的最重要的一课。”麦克阿瑟还是不够敏感,他可能没想到,他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用记者的笔写出来,会被歪曲成什么样。
这段时间如果评选全世界最圣母的报纸,那么必定是《狮城日报》。
马尼拉女孩的遭遇,跟《狮城日报》有关系吗?
完全没关系,别说《狮城日报》,即便放大到整个狮城,马尼拉女孩能起到的警惕作用也有限,因为狮城女孩不会像菲律宾女孩那样,对美国人充满幻想。
美国大兵在狮城,也不敢像在马尼拉那么放肆。
麦克阿瑟说的话,虽然冷酷了点,严格说起来并没有错,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即便那个人跟你的关系是负距离。
《狮城日报》的编辑好像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马尼拉女孩的悲惨遭遇上。
菲律宾作为战地多次易手,受战争破坏巨大,菲律宾人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
那些被美国大兵抛弃的女孩,如果没孩子的话,日子还能好过点,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有孩子的女孩,生活就很艰难了,最基本的保障都无法保证,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狮城日报》还是有底线的,人家也不是只站在道德高度上指责美国人不负责任,真正在报纸上呼吁,为那些马尼拉女孩筹集资金,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
“我们的能力有限,筹集到的资金和物资都不多,只能短时间内改善那些女孩和孩子们的生活,过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更多的帮助,她们的生活还是会陷入困顿中――”李嘉这段时间大出风头,她已经成为一家慈善机构的负责人,第一个慈善项目就是对那些女孩和孩子们进行帮助。
真的是女孩,在李嘉的统计中,那些被始乱终弃的菲律宾女性,绝大多数年龄都不满20岁,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成年。
菲律宾对于成年的标准跟南部非洲不一样,不到20岁结婚很正常。
即便如此,对未成年人下手,也突破了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底线――
突破的是南部非洲人的道德底线。
菲律宾对于美国人来说,好像也没有道德底线这东西,在绝大部分美国大兵眼里,菲律宾就是个新奇的冒险乐园。
“――所以我们呼吁美国政府要重视这件事,不能熟视无睹,美国大兵可以消失,美国政府应该对那些女孩和孩子们负责,这也提醒我们,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不是外来者的冒险乐园,我们必须自立自强,才能真正站起来。”李嘉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美国政府也可以消失,但是得加钱。
遵循“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的规定,美国在菲律宾独立的时候,会支付给菲律宾一笔资金,作为对菲律宾殖民半个世纪的补偿。
当然美国人不是这样说的,而是描述为“感谢菲律宾人这么多年的合作”。
“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是10年前通过的,当时的补偿标准,放在今天已经不太合适了,毕竟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美元贬值了很多,补偿也应该考虑到这一层因素,适当增加。
既然是“适当”,那不仅得让美国人和菲律宾人都满意,还得让狮城这些看客也看过瘾才行。
总之不狠狠出一次血,美国人别想跑。
“马尼拉女孩的悲剧,也不仅仅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