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城外联军大营一片忙碌,军卒调动、攻城器械的修缮、弓弩箭矢的分配……显然,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将要打响,熊午良轻轻吐出一口气。 单从眼前这架势上来看,司马错这是下了狠心了。 乐毅与召滑、芍虎一同来到了熊午良的身后,齐刷刷拱手道:“主君。” 熊午良也不回头,淡淡问了一句:“城防情况如何?” 乐毅沉声道:“回禀君侯——经过不断收拢溃兵、征募新兵,现如今算上君侯的部曲,总计兵力已有六万人。” 六万人,已经不少了。 除去骁骑军和曲阳新军,还有四万楚卒。 但这四万军队,基本上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从征募到成军前后还不到一个月。真论起战斗力,这四万人比一路剽掠过来的秦魏韩联军要差得太多。 “城墙已经修缮完毕,护城沟也得到了一定的疏通。”乐毅接着说道—— “弓弩箭矢数量颇多,滚木擂石等物早已备好!” 乐毅说着说着,语气也变得激昂了起来:“三军惕厉待发,誓与郢都共存亡!” 熊午良终于转过了头,乐毅等人惊讶地发现——这小君侯脸上没什么决然赴死的果敢,反而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 “守住此城、击退敌军,有多大把握?”熊午良问道。 乐毅来不及多想,老老实实地说道:“回禀君侯——已经能有五成!” “五成啊。”熊午良重复了一下,似乎并不意外。 其实五成,已经相当不少了! 就在熊午良赶来郢都之前,郢都几乎已经摇摇欲坠,随时会被敌军攻破。 那时候,还是必败之局。 熊午良来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兵力逐渐增多,城防也重新修缮稳固,防守的成功率已经大大提升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从必败之局发展到五五开…… 曲阳侯的激励名声、平南剑的效用、包括太子和昭雎在内全城的服帖遵从,以及熊午良麾下出色智囊团的协助……缺一不可。 “五成……恨少。”熊午良摇了摇头,如是说道。 乐毅咳嗽一声:“君侯啊,已经不少了。” “和秦魏韩联军相比,我军人数太少,且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募的新兵。” “若长期鏖战,几乎没有守住的可能。” “好在有连弩、投石车等神器助阵,再加上马上入冬,秦魏韩联军不耐久战,内部或许也有三国不和的可能性——这才堪堪能有五成守住的几率。” 在乐毅看来,能够从必败之局发展到现在五五开,已经是极限了。 眼下还能有一个用命去拼、用命去守住王都社稷的机会,已经算是‘天助大楚’、‘祖宗保佑’。 五成,真的不少了。 只要打退秦魏韩联军的进犯,熊午良在国内的名望将会到达全新的巅峰!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击退敌军,保全社稷。 …… 熊午良仍然摇头。 乐毅有点儿发懵,求助似地看向了召滑和芍虎……芍虎倒是憨直,瓮声瓮气地道:“愿为主君死战!” “我曲阳新军若有一人还活着,便不会丢了郢都城墙!” “末将必定誓死护卫君侯安全,直至最后一刻!” 这芍虎性子粗莽,此刻说的话不掺半点儿虚假。 曲阳新军,名为‘新军’,实则换上楚国传统的称谓,便是‘曲阳子弟兵’! 子弟兵,乃是楚国贵族部曲的专有称谓。 他们世世代代都是贵族的附庸家臣——若父亲战死,儿子便是未来的子弟兵。 虽名为君臣,实则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比亲生兄弟都值得信任。 君不见真实历史上项羽麾下的八千‘江东子弟兵’,是何等忠心耿耿? 即便是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仅剩最后几十人,也愿意随同项王一同冲阵,拼死护送已成光杆司令的项羽杀至江边寻求突围…… ‘子弟兵’这三个字,代表的便是绝对的忠诚,以及死不旋踵的斗志。 …… 倒是召滑,似乎已经猜到了熊午良的想法——此刻脸上没有半分笑意,反而是十足的凝重! “主君,此计……恐怕太过歹毒。” “若在敌国疆土也便罢了,可这里不但是楚国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