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魏韩四国联军的中军幕府内,秦军众将怒气上涌,火气蹭蹭直往上冒,不少秦国将军的手已经又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赵国的将军们也不甘示弱,恶狠狠地瞪着那些秦将。
魏国、韩国两国的将军们则左边看看,又右边看看……可怜兮兮地不知道该怎么办。
眼瞅着火爆场面又要一触即发……
“咳!”主位上的廉颇清了清嗓子,稍微缓解了一下剑拔弩张的局面:“王齕老将军——依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王齕也已经明白面前这个廉颇虽然年纪不大,但不是什么软柿子……在此火拼也实在对秦军不利。于是王齕也决定就坡下驴,也放缓了语气:“以老夫之见——”
“楚军固守【钖关】不出,实在不符合常理。”
“熊午良不是庸手,当知晓时间对他的重要性……哪怕我军的防御固若金汤,他也该试着冲一冲才对。”
“老夫觉得——应该调一小部分兵力,抵近侦查,去看看楚军是否真的还在【钖关】!”
“只要楚军还在,我们就不着急……着急的该是他们才对。”
王齕虽然之前一直在找茬,但这番话的确有理有据。
帐中众将纷纷点头,就连和秦国不对付的赵国众将,也都在心中暗暗点头。
熊午良的反应,太不对劲了。
虽然斥候将军赌咒发誓说楚军的确还留在原地,但大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廉颇则想起了前一段时间自己和斥候将军的对话……的确……楚军足有两万人之众,这么多军队的调动,是不可能瞒得过赵军的斥候的。按理说,楚军不可能偷偷摸摸跑到联军防线的另一边去。
但是!
万一呢?
须知对面那个熊午良,一向不是个常理可以理喻的人啊……
说不定他又搞出了什么花招,已经骗过了天真且单纯的斥候将军……
心念及此,廉颇也不淡定了。
“王齕将军言之有理。”廉颇如是说道:“既然如此,不妨就由王齕将军率领秦军,前去探查。”
王齕:?
哥们儿,你在逗我对不对?
让咱们五万秦军据城而守、直面楚军……咱们还是有这个勇气的。
但是!
你现在让我五万秦军无险可依地、大摇大摆地来到楚军面前……这不是让我们找挨揍吗?
你以为我脑瘫?
“赵军人多,应当由赵军去。”
“秦军善逃,应该由秦军去。”
“你!我淦汝母,汝母婢……赵军马快,应当赵军去!”
“我赵军固守营垒即可,秦军初来乍到,左右也没地方驻扎,应该你们秦军去……”
魏国、韩国两国的将军们目瞪口呆,一边在心里庆幸没点到自家名字。
一番漫长的扯皮之后,终于定下了最终的方案——
秦军、赵军各出一千骑兵,共同护送廉颇、王齕两位主将抵近侦查。
据说楚军的骑兵装具厚重,论速度肯定比不上秦军、赵军的轻骑兵。
如果楚军出城迎击,那么两位大将完全可以逃跑回来。
公平!
……
两千轻骑兵,护送着两位大帅来到了【钖关】城下。
城头上,楚军旌旗招展,兵甲亮丽,好一派严阵以待的景象。
“有可能是楚军虚设旌旗,主力早已偷偷转移了。”王齕如是说道。
廉颇却摇了摇头,凭着年轻人更好的眼力,手指着中间那面最大的旗帜:“缺角侯旗……熊午良还在这里。”
王齕:“还是不够保险……不如调些兵来,尝试着打上一打……楚军主力是否还在,一试便知。”
廉颇继续遥望着【钖关】的城墙,头都没回:“谁去打?秦军还是赵军?抑或是魏军、韩军?”
王齕一时语塞……
不管谁去攻打——如果去的人少了,肯定试不出楚军的主力是否还在。
如果去的人多了,那么……多半要在楚军的箭雨下死伤惨重。
秦军肯定是不愿意去打的。
同理,赵魏韩三国也不会愿意。
不过……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不试一试似乎也不合适。
话说城墙上那面缺角侯旗,实在震慑人心……单是那面旗帜,就让王齕等秦将为之胆寒。
两千骑兵护着两位主帅安然返回了联军驻地,又是一番漫长的扯皮之后,众将终于达成了共识——秦、赵、魏、韩四国各派一万军队,合计四万兵力,对【钖关】进行试探性的攻击!
也不图能够打下【钖关】。
唯一的目的,就是试试楚军的主力是否还在!或者是偷天换日,已经溜走了?
又是两日之后,四万联军军队心惊胆战地走出了营垒,慢吞吞地、不情不愿地来到【钖关】城外,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
城上一时间鸦雀无声……等到一众联军将军们的心都已经绝望(握草,真跑了?)的时候,城头处才突然冒出成片的楚军身影……密密麻麻的箭矢倾泻而出,天空都为此黯淡了一瞬。
惨叫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