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4. 第 120 章
设置

第 120 章(2 / 4)


元璋已经流浪儿了,但是朱元璋脑子转的快,活不下去他就跑去出家,他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

在寺里他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

可即便是这样的日子也是难得的安生了,但是这种时候,地主家都不一定有余粮,何况是养着那么多大男人的寺庙呢。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这样流浪的日子他整整过了三年,靠什么活呢?当然是一路化缘或者是乞讨,反正也没差。

这就是明太祖的前半生,无论是农民、放牛娃、流浪儿、和尚还是乞丐,哪个词放出去都是说不出口,何况还是堆在一个人身上。

可是就是这么惨的朱元璋,最后却大败其他竞争对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朝。”

李一叹服道:“所以我才说,他实在太牛逼了,换作别人,随便一道坎都未必过得去,说不定就夭折了,例如朱元璋的其他家人,在逃生的时候死了大半,可是朱元璋却都坚韧的活下去了,最后还能一飞冲天。

他不猛还有谁猛呢?”】

明朝之前的人都

忍不住嘶叫出来,时人注重出身,宋朝以前,能出头的一般最差也得是寒门,而寒门可不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而是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

✵本作者饼好吃提醒您最全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尽在[格。格党文学],域名✵

直到科举兴起,大行其道,士族落寞,寒门才指家境贫寒的家庭。

但是宋朝,能出头的一般都是读书人,寒窗苦读多年,还得有良师教导,才有可能出头,最后哪怕是通过科举实现阶级飞升,也可能一辈子都是小官而已。

总之,像朱元璋这样的出身最后要出息是非常非常非常的难的,也就是乱世不怎么讲出身才有可能出头。

但是,这种人一般也不可能走到最后,因为他们的眼界知识水平什么都非常糟糕,翻遍历史,像朱元璋这样的人,多半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历史上那些农平起义,哪个能走到最后?

可是,现在有人告诉他们,居然真的就是出现这么一个……奇迹???

“实在不可思议。”李世民忍不住感叹道,倒不是他看不起这明太祖的出身,只是他自己就打过天下,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也就更清楚明太祖的这个开国皇帝的水平。

嬴政难得抬头给了个眼神,前面天幕讲那个宋朝实在不堪入目,他只是让人记下过后再看,根本没有太留神,但是这明太祖确实有意思,他欣赏强者。

【“但出身只是朱元璋走向皇帝的第一重难题,因为朱元璋的人生太过坎坷,甚至多年流浪,不过说来也讽刺,这几年的流浪反而让他因祸得福,提高了他的见识。

毕竟古人可能一辈子都待在他们出生的地方,反而是朱元璋到处流浪,眼界自然而然就宽了,对他未来的路也有很多作用。

比如,在该转型的时候就果断转型。

在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加上天灾频繁的那个时候,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天下起义不断,彻底乱了。

这时候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

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

于是,朱元璋离开了又安稳的寺庙生活,选择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也开启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二十五,可真年轻。刘邦难得叹气,兴致缺缺的把酒樽扔一边。

【“朱元璋并不是一开始就北伐,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在南边扑通,而南边元朝势力和各路起义军扎堆呢。

要是这些起义军也不是一条心的,你打我我打你,争夺底盘,推翻元廷的事情反而落下了,活脱脱一副十八路联军讨伐董卓的场景再现——压根没有一条心。

而朱元璋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先统一南方,再北伐,统一天下,在这个路上遇到的通通是敌人,通通打死就对了。



他也确实的这么干了,

并且一路打了过去。”

“这也就更加体现朱元璋的牛逼之处,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朱元璋眼里,元廷和起义军是一样的。

起义肯定还是以推翻元廷为主。

怎么说呢?这里面涉及到朱元璋不同时期的思想转变吧。

毫无疑问,元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