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成静坐于石碑前已逾三日,初时仅为试验石碑幻境对功法的影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句引自杜甫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竟也刻于此碑之上。沐成心生好奇,继而专心阅读每一方碑文。他意识到这些碑文所含意义远非单纯为了创造幻境来修炼功法而已。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此言乃老子所述,沐成再度默念口诀。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深邃的道坛之中,虽无人影,却能聆听到有人在讲经。“这句话强调了道的重要性,道是万物的奥秘,善人的宝贵之处,美德的言行可以受人尊敬和加持。并且指出即使有人不善,也不应被抛弃,而是应该通过道来引导与教化。整个经文强调了道德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道德对于社会的治理和个人修行的重要性。” 沐成倾听时,感觉体内有某种东西破碎,随后再次回到墓碑前。刚才的幻境如此深奥,自己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却仿佛经历了无尽的历程。他心中充满了思考与探索的渴望,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幻境的奥秘。 沐成继续仔细观看石碑上的碑文,又停在了一块碑前。心中疑惑,因为这块碑文上刻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不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说的吗?怎么会是商纣王说的呢?纣王作为中国历史上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是一个残暴暴虐的君王。据史书记载,纣王在临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话:“吾自为戏,终亡社稷。”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自己一直把国家当作娱乐的对象,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句话反映了纣王对自己罪恶行为的认识和悔悟,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统治的失败感到后悔和悲痛。纣王的统治被认为是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他留下的这句话也成为后世对他残暴统治的谴责和警示。但是,按照沐成此时对石碑的理解,眼前这块石碑,是商纣王所留,这句话如果在商朝就出现了,说出这句话的人又怎么可能把国家当作娱乐的对象呢? 沐成继续思考着这些墓碑的真实性,对于这些碑文到底是本人所刻还是来到这里的人刻画的崇拜对象,他心中产生了疑虑。然而,当他仔细观察几块石碑上的刻画时,他发现这些碑文分明是自我介绍。哪有人会用自己的口吻去讲述其他人的事迹呢?这使他更加确信这些碑文是由本人亲自留下的。 另一个问题困扰着沐成,如果这些碑文确实是墓主亲自刻画上去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呢?根据时间跨度来看,整个历史前后的人物都经过了这个地方。大多数人去世时都会有相关记录,他们怎么会到这里留下碑文呢? 突然,沐成想到了一个问题。他开始怀疑很多千古绝句的归属,宋代的是否真的是宋代的,明代的是否真的是明代的。如果商纣王的碑文真的是他所留,那么明代的句子就不应该存在。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线,唐代之后就没有相关信息了。他突然想起之前在空间通道中看到的李白的诗。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那堵墙壁上的碑文是李白所留,是否有可能李白、高适、杜甫等人是最后一批通过隧道离开这个地方的人。他们离开时一定发生了某种重大事件。历史记载中,李白曾入过道门,但又因为叛乱被卷入世俗之中。如果当时他有意做些事情,而后人却无法理解。另外,根据史料记载,李白去世不到两年后,高适也离世了。最可疑的是,高适立下了功绩却没有继续为官,反而返回了家乡。 沐成兴致勃勃地继续阅读碑文,突然他的目光被一块碑所吸引。碑上刻着:“吾乃萧瑀也,剑术、书法、诗词各有所成,今与故友约行仙道。不料气血耗损,原不欲留下文字。然虽然,愚者愿以文言相告,感慨之情难以自禁。 当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仙李白,文豪骆宾王,同世共辉映。我萧瑀,虽不敢与二贤相提并论,但亦有幸与二人为友,共商文学之道。 剑法,我潜心修炼,刻苦钻研,终于领悟出一派独到之技。手握长剑,剑气纵横,剑芒耀日月,剑心破虚空。剑法之道,使我身心得以凝聚,内外合一。 书法,我笔走龙蛇,字意遒劲有力。以骨法为基,用心灵之墨,润泽纸上。点画间蕴含着我对天地万物的领悟,笔端所现,仿佛有生命之力。 诗词,我以心境为笔,以情感为墨,倾诉内心的所思所感。行云流水,抒发豪情壮志,寄托忧愁无奈。或咏史怀古,或抒发对自然的赞美,或吟咏友情之深。 如今,我与故友相约前往仙道,不想气血耗损,原本并无意留下文字。然愿以此文言,表达我内心的感慨与思绪,与世人共勉之。愿江山才子不息,文风绵延百世。” 沐成被这段碑文所深深打动,他仿佛能够感受到萧瑀的刀剑之道、书法之美和诗词之情。这些文字流露出主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江山才子的赞叹和祝愿。他不禁沉思着,或许这些墓碑真的是这些历史人物所留,他们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他们对文学艺术和仙道的执着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