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国承顺二年,明崇祯九年。 十月十五日,应天府江宁县金陵城,即明南京城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金陵城外郭城墙和内城墙之间,金陵城城南地区,这里是金陵城内少有的高地。 并且距离金陵城的护城河, 也就是秦淮河一千多米,而正对面就是横跨秦淮河的长干桥,长干桥之后就是金陵城南面最重要的城门:聚宝门。 如果明军能够依托雨花台高地进行防守作战,并在上面部署重型火炮的话,那么足以覆盖周边地区,楚军自然也就不可能在这里发动攻城作战了。 但是很可惜, 明军虽然一开始也在这里构筑了营寨驻扎了兵力, 甚至部署了两门的红夷火炮, 但是当外郭城墙的明军不战而退后,雨花台驻防的一千多明军也是直接跑了个精光,连带着把山上部署的两门宝贵的红夷大炮连带弹药都是完好无损的让给了楚军。 昨天楚军第一师杀到此地的时候,看都的是完好的营盘工事以及一批火炮,唯独一个人影都见不着。 第一师自然是很不客气的占据了明军之前在此地构筑的营寨,并把两门明军遗留的红夷大炮调转了炮口,对准了长干桥方向。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罗志学率领第一近卫师等部队也抵达了雨花台,并在这里设立了前线指挥部。 罗志学并没有把指挥部设立在山中原有的建筑里,而是直接在山顶上, 面向金陵城内方向视线良好的地方构筑了临时的帐篷,并在这里作为前线指挥部。 此时的罗志学,就站在指挥部所在的山顶上, 遥望着前方的金陵城。 视线之内,依旧是有不少的民居, 此地毕竟是外郭城墙和内城墙之间的地区, 已经算是属于城区了,拥有众多的建筑。 只不过相当多一部分就建筑都已经被楚军强制征用,这倒不是说用来充当军营,而是为了把这些房子拆掉,为大军展开攻城腾出足够的空间。 大片民居往前,乃是大名鼎鼎,让大楚帝国君臣们念念不忘,做梦都想来的秦淮河。 早期的秦淮河,实际上是被明廷作为金陵城的护城河而存在的,但是随着金陵城一带承平日久,金陵城的居民越来越多,并朝着外围居住的时候,秦淮河也从当初的纯粹的河流,护城河,演变为了商业繁华之地。 秦淮河两岸,商铺酒楼林立,河内画舫众多,众多商铺和画舫以及数量庞大的小姐姐们,一起构成了华夏千百年里最为著名的小姐姐聚集地之一。 往前往后数百年,大体上也只有后世东掳灭亡后,有格格们出没的幽州城八大胡同,以及军阀混战时期,有大量交际花出没的松江府黄浦江西岸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了。 哦,不对,二十一世纪的南边还有个城市把此道再一次发扬光大,以优质的服务而著称。 外围成员,也就是那些拿钱办事,被军情司拉拢收买的人员就更多了,足足有五百多人,其中包括了部分被军情司拉拢收买的明廷文武官员们。 这几百个情报人员看似很多了,但是放在金陵城内三十多万的城区人口里,依旧显得很少。 金陵城,这是十七世纪的华夏地区里,乃是第二大人口大城,仅次于明廷首都幽州城。 这么庞大的城区人口里,区区百来个情报人员再加上几百个拉拢收买的外围成员,其实也很难方方面面都兼顾到。 但是军情司也不用什么情报都去刺探,毕竟军情司的主要业务,还是军事情报,其他的都是顺带手的事。 而军事情报里,城内驻军数量,主要统兵的文武官员的情况,以及城区的主要防御工事等布防图就是重中之重了。 军情司的工作效率也不错,在楚军抵达金陵城之前,就已经是把整个金陵城的军事地图给绘制了出来,甚至连明军新构筑的一些防御工事,隐秘炮台之类的都标注了出来。 当第一师正式抵达金陵城外,人家军情司又把城内明军的最新情况,包括各部驻防情况都是传递了出来。 如此徐志贤才能够准确的说出聚宝门的驻防明军有多少,红夷火炮有多少门。 因为聚宝门的守军里,其中好几个人都是军情司的外围成员,其中一个还是百户…… 他们搜集情报也不用多费劲,随便走两圈基本上就能够把大部分火炮的部署地点给标注出来。 也就是说,当城内的明军,尤其是那些高级将领以及统兵文官们,连城外的楚军是那一支,具体有多少人都不知道的时候。 楚军的罗志学、徐志贤他们连城内守军的详细兵力部署,火炮部署情况都一清二楚了。 不说这些大方向的情报了,就算是连应天巡抚张国维在外头安置的八个外室的具体地点甚至都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