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之中就有一些有心人混在其中悄悄地引导着一切。 一间普通的茶楼里,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着。 “你们听说了吗?冀州的那位到了我们兖州,可真是了不得啊!刚一到就搅动着整个兖州所有的大官不得安宁!”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因为有个孩子生病死了,本来也没什么大事,这年头哪里还不死一个孩子啊。” “可是这个孩子不一样,据说是与那位的夫人有旧,非说是死的蹊跷,还要彻查。” “为了查清楚这件事,就连那个村子的村正和乡绅都为那个孩子赔罪了呢!” “不是吧!真的假的?死了个孩子也不调查清楚就要怪罪在村正和乡绅的头上吗?那位什么时候竟然变得……这么不讲理了。” “我不信,我们都是从冀州迁移过来的,我见过许丞相,他可不是什么恶官。” “切,还不是都一样,不管是谁当政最后遭殃的都是我们老百姓啊。” “是啊,别的不说就这个什么私塾,真是害人不浅,他一句话让我们的孩子去私塾读书简单,可是我们呢?” “家里不管有没有孩子都得有一个人去私塾读书,否则就是不配合上面的指示,有孩子的还好,没孩子的,就说我们村的那个刘老汉直接被抓到私塾读书了。” “家里的田种不了,可税一样得交,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你这还只是说了一点,有孩子的也一样不好过,孩子们去读书,农忙时家中少人帮忙,本来就已经够忙了。” “给我们用新型农具,本来以为是好事,可是没想到这一切都是表象,既然是工具我们用了怎么可能还和新的一样,有点磨损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么?” “还要让我们交什么保养费、磨损费,各种费用一大堆,这不是换着法子从我们的手里拿钱吗?” “是啊,不论什么时候苦的都是我们老百姓!” …… 茶馆里的百姓们怨声载道。 这时忽然有人道:“要我说,这都是因为私塾,如果没有私塾,我们还按照之前的那一套走,怎么会有现在的这些事情。” “有道理!我们世世代代都是靠种田为生,为什么非要读书啊,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读书认字,到了最后还不是种田?” “难道就是为了从我们的手里骗粮骗钱?” 说起这些,百姓们反对的声音更大了,也愈发变得激烈起来。 在这当中当然也有一些帮许霄说话的声音。 他们见过许霄,了解过许霄,知道许霄是怎样的人。 可大多数已经完全被冲昏了头脑。 “我听说临县的人已经朝着那位所在的村子去了,说什么也要他废除私塾呢,要不我们也去吧,人多总归是好说话。” “我们都去,一定要讨回一个公道!” “对!讨回一个公道!” 说着,他们就准备动身朝着许霄所在的村子赶去。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发生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误导,高喊着“废除私塾”的口号朝着许霄所在的村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