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泽取得了一场小小的胜利就能让赵构他们跟他一块出兵前去东京汴梁城勤王救驾?
怎么可能。
宗泽早前曾经对赵桓说,他在磁州聚集了一万两千人马。
赵桓因此升了宗泽的官。
不过,从那时起,为了坚定赵桓君臣抗战的决心,宗泽就喜欢干报喜不报忧的事,当然,你非要说宗泽吹牛、放大炮,也没有问题。
后来,宗泽喜欢说大话的消息传到了赵桓的耳中,赵桓便派赵构去调查一下宗泽所说得到底是不是真的。
赵构到了磁州以后,宗泽对赵构说,他将那一万多人马全都分散在各处驻扎,需要时,再去聚集,这样可以省钱。
可赵构嘴上什么都没说,心里却是根本不信宗泽所说的。
等到兵马大元帅府成立之后,宗泽仅带着两千磁州兵来响应,似乎坐实了宗泽之前在说大话。
说一句题外话,在国家处于危亡之时,有时候虚张一下声势、吹吹牛、搞一些虚假宣传鼓舞一下士气,让那些懦弱的投降派和无知的民众生出抵抗之心,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也真有可能成大事。
然而,在赵构这里,宗泽所说的话,尤其是宗泽让他抗战的话,赵构可能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宗泽越是让赵构抵抗,赵构就越不敢抵抗。
这事愈演愈烈,历史上甚至到了,宗泽越让赵构来中原抵抗,赵构就跑得越快、越远,最后甚至直接放弃中原地区跑到了海上。
当然,现在还远没到那种地步。
目前阶段,赵构只是不相信宗泽所说的,不愿意跟“宗泽这个疯子”一块去“送死”。
其实——
宗泽意识到的情况,也就是,赵野、范讷、王襄、翁彦国等人都在自保和观望,不愿意听从赵构的调遣一事,赵构也很清楚。
但公平的说,赵构其实也有他自己的谋划,或者说是指望。
赵构的指望就是,一直为赵宋王朝力挽狂澜,也是去年勤王救驾的主力——陕西六路西军!
赵构希望等到西军前来跟其汇合,然后他们一块逼迫赵野、范讷、王襄、翁彦国等人一块抵抗。
赵构认为,这样虽然会耽误一些战机,但是却更稳妥。
至于有所牺牲,反正牺牲的那个人不是他……吧?
可赵构不知道的是,他寄予了最大期望的西军,此时距离中原地区这个战场其实还很遥远。
陕西六路西军此时的主帅,是集英殿修撰、知永兴军、陕西六路经略使范致虚。
范致虚是赵宋王朝的三朝老臣,宋哲宗时期就开始在赵宋王朝当官。
去年三月,李存刚从东京汴梁城撤军不久,赵桓就任命范致虚接替任谅担任京兆府知府,措置陕西六路西军兵马。
后来,乾宋两军在河北和河东交战之际,赵桓又任命范致虚为陕西宣抚使、陕西六路经略使。
——受命措置陕西兵马的还有陕西制置使钱盖。
当时,范致虚见乾军攻势凶勐,打算固守黄河,只保他所负责的陕西,放弃河东。
基于这个战略思想,范致虚下令沿黄河岸边修筑连环堡垒。
同时,范致虚大力招贤纳士,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论什么人,他统统借补官职发给俸禄。
僧人宗印、道士张孝庆等因此全都成为范致虚的幕属统制官。
别人且不说,只说宗印。
宗印原本姓赵,是万花寺的长老,因为战火纷飞,烧到了万花寺,他便想逃离战区找个安全的地方避乱。
路过河中府的一座寺庙时,宗印在寺庙的墙上题诗一首:
七十老僧西复东,乡关在望念飘蓬。大辽半岁九分尽,全晋一年千里空。周召已亡无善政,蔡童虽死有余风。华阴乞食商山去,岩谷幽寻四老翁。
】
恰巧安抚使席益当时路过这座寺庙,看到了宗印写得这首诗。
席益觉得宗印这诗写得很有水平,遂派人将已经走远了的宗印给追了回来。
席易与宗印促膝长谈了一番,顿时惊为天人,于是在不久之后将宗印推荐了给范致虚。
宗印与范致虚见面了之后,谈起用兵之道,引经据典,比赵括还厉害。
范致虚因此也觉得宗印是一个被埋没的奇人异士。
于是,范致虚令宗印还俗,借补官职为中散大夫、直龙图阁,任命他为宣抚司参议官兼节制军马,甚至于范致虚手下的王伟、王方、李道峰、宋戡等将领,都要听从宗印的管辖和指挥。
很显然,宗印一跃成为范致虚的军师。
七十来岁才出仕的宗印,为报答范致虚的知遇之恩,立即就给范致虚献上了第一计,也就是建议范致虚修筑一道长城,起自潼关,止于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