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干宋
  4.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胜班师(求月票)
设置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胜班师(求月票)(2 / 4)


此,赵桓心里其实也很清楚,只不过,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窝囊罢了。

所以赵桓只能自欺欺人的把这宣传成为一个胜利,然后大肆庆祝。

很快,赵桓就以庆祝胜利的名义下诏大赦天下,诏曰:

「朕嗣承圣谟,获绍大统,适边廷之懈弛,致郊畿之绎骚。荷天之灵,俾敌悔祸,既遣使而讲好,遂以盟而退师。载惟千里幅员,罹屠掠之苦;四方遐远,多调发之勤。兵屯撄守扞之劳,编户伤括输之急。朕每念此,恻然痛心,不能保绥,乃使重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是用疏旷荡之恩,沛汪濊之泽,嘉与海内,底于丕中,可大赦天下……….

接着,赵桓又给民众下了道保证书来阐明他的执政理念与态度:

「播告汝等,朕自今尹始,并遵用祖宗旧制。选用大臣,裁抑内侍,不崇餙恩幸,不听任女干人,不轻爵禄,不滥赐与,不夺尔居以营私燕之地,不竭尔力以广无用之费,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浸罢,务与尔等休息。其有女干人不悛,敢复犯法,紊我纪纲,当重寘刑戮,必罚无赦!咨尔有众,明听朕言。」

——从赵桓的诏书上不难看出,赵桓确实有心发愤图强,至少说得很好听。

看到赵桓的表态,有些人天真的认为,导致乾军伐宋的罪魁祸首是赵佶,赵桓完完全全是给赵佶背锅的,满打满算,赵桓登基都不到两个月,应该给赵桓一些包容和时间,不过也有一些对赵桓的所作所为很了解的人私下与人说:「亡宋者必赵桓也。」

乾军撤军后的第三天,赵桓与赵宋王朝的一众宰执大臣在延和殿商议施政方针。

徐处仁提议:「当年澶渊之盟虽已签定,及辽军退也,犹遣重兵护送之,盖恐其无所忌惮,肆行掳掠故也。今乾军已退三日矣,盍遣大兵,依澶渊旧策护送之。」

前几天,吴敏突然间提议,令李邦彦落致仕,重新担任太宰。

吴敏给出来的理由是,少宰张邦昌被李存给带走了,根本无法上朝处理政事,要是太宰也不在朝中,两个宰相之职全都虚位,赵宋朝廷根本无法处理政务。

赵桓仿佛忘记了五、六天前陈东等太学生上书,搞出来的那场令人触目惊心的大暴乱,他竟然直截了当的就同意了李邦彦落致仕,继续担任赵宋王朝的太宰。

吴敏很清楚,李邦彦的名声现在已经臭大街了,可为了得到赵桓的宠信,为了将李邦彦请出来斗徐处仁、种师道等主战派,吴敏还是帮李邦彦复出了。

由此也不难猜到,曾经也是主战派的吴敏,现在已经倒向了主和派。

此刻,听见徐处仁还要去招惹乾军,破坏他们好不容易才谈下来的和约,李邦彦、吴敏等主和派,纷纷出列表示反对。

李邦彦厉声说:「若乾军不退,卷土重来,再围京城,如何抵御?」

徐处仁毫不退让的反驳道:「太宰安敢确保,乾军安然而归,不会心生轻视我大宋之心,待秋高马肥再来攻打我大宋?太宰莫要忘了,今我大宋京师乃隔断大乾南北疆土之要地,大乾岂会无觊觎之心?」

赵桓觉得徐处仁的话很有道理,所以批准了徐处仁的提议,并立即就下令,让姚古、种师中、折彦质、马忠、范琼等宋将立即率兵北上,护送乾军回师。

种师道得知此事了之后,不顾身体的不适,悄悄告诉一众宋将:「若有可击之机,即击之,乾军若安全北归,秋日必定再致,不可纵之。」….

很快,就有十余万宋军奉命北上,截击乾军……

与此同时,右司谏陈公辅挺身而出,弹劾李邦彦及其党羽王孝迪和蔡懋弄权误国,请赵桓罢免他们的职务。

陈公辅在政和三年以上舍及第第一名(相当于科举状元)的身份进入官场,他先是被授予平江府教授,后到越州任应天府少尹,除秘书朗,不久前,赵桓登基,升陈公辅为右司谏。

陈公辅忠于职守,崇尚气节,敢于直言。

陈公辅给赵桓上奏说:

「臣闻宪宗用一裴度而平淮西,武宗用一李德裕而平泽潞。自古翦除寇难,兴复治功,必至排斥众议,屏除女干邪,而信任忠勇有为之才,然后可责其成功也。自臣闻边寇兴难,蚤夜危惧,曾诣都堂略陈守御之策,见任宰执大臣皆狐疑不断,牵制其事今已经月,条画措置并未就绪。况此数人,事上皇累年,皆阿谀顺旨,持禄养交,未尝建明一事,裨补圣明,致有今日之患。盖平居无事,尚不足恃,岂可使之当今日之变乎?陛下今日复用之士,论民心莫不叹息,不惟不足以了今日事,他日亦必误陛下……」

陈公辅这个奏章一上陈,本来名声就已经极臭的李邦彦,立即就又陷入到了民众的攻击当中,到处都是请求赵桓治李邦彦误国之罪的声音。

李邦彦见此,知道他这个宰相当不下去了。

李邦彦于是主动找到赵桓,对赵桓说:「臣之所急,存宗社、安君上、惜生灵耳,何敢为身谋?上皇禅位,委臣以重任,臣曾明誓,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