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然而李耒的回答却出乎了他的预料,“我刚回来,卫康就找到我家了,利乐最近的出手可是把他给打疼了,有些小牛奶厂已经取消了订单,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也打算搞降价促销,但是他那边的底气可没有利乐那么足,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就只能出售股份了!我这边呢,要开保险公司、又要开连锁便利店,到处都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一时半会也挤不出多少钱来,所以想问问中粮的想法,你们有没有兴趣在包装厂入一股?”
某些中粮的领导不是说不能因为惠农是完达山的股东,就必须要用惠农入股的包装厂生产的牛奶包装么?那好办啊,我让你们也变成包装厂的股东,看你们还说不说这样的话!而且今后利乐的攻势肯定会更加迅猛,单靠惠农的力量还是有点太过薄弱,那么就多为包装厂找几个股东好了,李耒打算挂了电话就给伊利拨过去,然后再问问王佳芬的意思,要是国内几个大型乳业集团都成了包装厂的股东,利乐还怎么竞争?他们总不能也出让股份吧?
对此,卫康虽然有些小意见,但很快就被李耒说服了,他要是继续守着股份不放,那包装厂就没办法做大做强,可要是拉上伊利、中粮、光明等大公司,那就跟当初让李耒入股,从而成为国内鸡蛋包装第一企业一样,也能迅速成为牛奶包装第一厂,到那时候他手上的股份可比现在值钱多了。
“你们舍得出让包装厂的股份?”高总果然来了兴趣,他很清楚牛奶包装的技术含量可比普通纸箱、塑料瓶高多了,国内能玩得起这项技术的企业压根就没几家,卫康的包装厂虽然暂时还没办法和利乐竞争,可也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现在有机会入股这样的企业,他当然高兴。
高总没能忍住这个诱惑,当即就答应召集中粮的高层开会讨论,然后力量又给伊利的郑俊怀和光明的王佳芬拨过去,他们同样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只是态度稍有区别,郑俊怀马上表态会派人过来和李耒、卫康接洽,王佳芬则要先征求上海国资委的意见。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日后光明被伊利甩开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不只是光明缺少奶源的问题,他们的自主权不够,头上还有个处处要约束他们的婆婆,这样的光明又怎么和伊利、蒙牛竞争呢?
完达山同样面临着和伊利、蒙牛竞争的问题,不过李耒却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知道郑俊怀现在正在谋划一件事,而这件事会把他送到牢房里,蒙牛的话眼下实力还很弱小,同时牛根生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遇到一道坎,这道坎要是迈不过去,蒙牛基本上就要死在襁褓里了。
和李经纬之于健力宝一样,郑俊怀在伊利的发展历程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3年的时候,伊利只是HHHT市政府属下一家年利润仅有4.7万的小食品厂,在郑俊怀的经营下,伊利抓住了中国牛奶市场飞速发展的机遇,仅仅十三年时间就让伊利成为年销售额过十亿的大型集团公司,并且成功上市。
看到南方那么多企业成功改制,原来的领导纷纷摇身一变,成为资产上亿的大股东,郑俊怀也坐不住了,他同样开始谋划改变伊利的产权结构,让他和他的团队从拿死工资的国企领导变成拿股份、分红的股东。
至于产权改革的方法很简单,照着南边的那帮人学就行了,在参考了诸多方案后,郑俊怀和伊利其余二十多名高管选择了“MBO”方案,也就是管理层收购,这也是李经纬选择的方案,但是他也遇到了和李经纬一样的问题,收购是要钱的,可钱从哪儿来?
李经纬想先把健力宝拿过来再用健力宝的利润分期支付收购款,郑俊怀的选择也差不多,他和这些高管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然后把伊利的钱划给这家公司,再用这笔钱去购买伊利的股份。
但是这些钱还是要还的,于是郑俊怀又想了个办法,那就是让跟伊利有密切关系牛奶场去找银行贷款,把这笔钱借给他的贸易公司购买股票,最后贸易公司再用这些股份找银行做抵押贷款,拿到钱后还给牛奶场,如此以来就实现了“空手套白狼”,没花多少钱就成了伊利的股东。
和李经纬不同,郑俊怀在人际关系上做得很到位,当地政府默许了他的做法,甚至还主动转让了一部分股份给他,其后又有信托公司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量伊利股份,据说这家信托公司背后就是郑俊怀。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郑俊怀很有可能像南边那些先行者一样,实现从国企领导到亿万富翁的华丽转身,然而几年后伊利爆发内部风波,郑俊怀在董事会上被多名独立董事强烈质疑,他一手培养出来并接替他成为伊利总裁的潘刚也和他渐行渐远。
正当人们以为潘刚也会像牛根生一样被赶走的时候,郑俊怀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然后以挪用公款罪入狱六年;自此,郑俊怀彻底掌控伊利的梦想化为泡影,伊利也因此陷入动荡之中。
只要能抓住这个机会,完达山就可以实现对伊利的反超,成为国内第一乳业品牌,至于现在的第一光明,李耒并不放在心里,只要他们的自主权问题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