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前辈高人
他一边讲解,一边专注地对古画揭裱,丝毫没有留意到周围一干大佬们惊喜的目光。
这个行当主要都是靠师徒传承,大师们研究的是“技艺”,而不是“历史知识”和“理论研究”,很多在这一行当里淫浸了一辈子的老人,都还是第一次听到关于这一行最初起源的推断,从理论高度进行的讲解。
周围的画家们就更是如此,虽然绘画与装裱没法分家,但是他们也只关注师傅们的技术如何,最多对纸张笔墨有点讲究,更不会去研究这一行的来龙去脉。
所以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到了明代,随着江南变得丰足,扬州成为文化中心,书画装裱行业也已经进入成熟期,这个时候就有人称呼书画装裱师为‘画郎中’,就像医生是给人治病的职业一样,‘画郎中’,也是已经能够给书画治病的职业。”
“在这个时期,扬州出现了一位装裱大师,叫周嘉胄,而且他学术水平还颇高,将装裱工艺写成了一本专著,这也是我国的第一本成系统的书画装裱专著,《装潢志。”
“在《装潢志以前,关于书画装裱的论述,向来只能在古人的笔记当中见到只鳞片爪,《装潢志全面总结了装潢经验,从理论到实践,对装裱工艺的重要性,工作态度,技艺标准,都有了全面的描述。”
“周嘉胄字江左,明万历、崇祯时扬州人,卒于清顺治年间。晚年寓居南京,与盛胤昌等人合称‘金陵三老’。”
“他在《装潢志中阐明了装裱之优劣关系到‘名迹存亡’,提出装裱良工应具备‘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四项标准。”
“他还倡导书画鉴赏家和装裱匠师应该密切配合,批评了当时有的工匠忽视质量、偷工减料的做法,主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技艺。”
“明末清初时,扬州装裱技艺就已形成独特风格,与‘苏派’,‘京派’,并称‘天下三大流派’,尤以‘善仿古装池,擅长揭裱古画’闻名于世。”
“到目前为止,我们从事书画修复的原则还是没有超过这本书的规定,书中有关书画装裱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技法,对今天的书画装裱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该书堪称一部对古书画修裱描述准确、裒辑精审且文笔巧妙的著作。”
“梁清标字玉立,明崇祯进士,清顺治、康熙时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等。他在诗词文章方面才华出众,在书画收藏鉴赏方面也颇有造诣。梁清标对书画装裱极为讲究,是康熙收藏鉴定的得力助手,而扬州装裱师张黄美是其好友。”
“清人吴其贞《书画记云:“扬州有张黄美者,善于裱背,后为梁清标家装。”
“到了乾隆年间,根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有多达五百多位知名画家活动于扬州,书画艺术的兴旺,促进了装裱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许多这个时代文人的笔记里,出现了一個装裱行的重要人物,叫叶御夫,因得到‘唐人熟纸法’而技艺超绝,善治旧绢,成为扬州派装裱的先导。”
“《扬州画舫录称他‘家住北柳巷’。‘良熟纸法’,擅长裱治破绢本,‘旧画绢地虽极损至千百片,一入其手,遂为完物。然性孤直,慎结纳,不以轻许人’。”
“叶御夫认为古代的名纸之所以有名,是加工方法的独特。手法当分作‘糨、打、煮、硾、金、银、粉、蜡’等各种做熟的方法,要的是使纸变得坚实、柔润、紧密、绚烂,便于书写绘画。”
“精研此法以后,叶御夫成为了扬派装裱的集大成者,形成了善裱旧、做旧,沿袭古雅之法,造就了古旧破损之画能够恢复原貌,仿制之作能与真品无二的绝技。”
“技法上,扬派讲求‘用糊如水、轻浆重排、镶缝平正、挺直劳实、拼相应、宽窄统一、转边整齐’,流传下来七十多项专门技法。”
“其后的扬州装裱师,沿袭了叶御夫的传承,最终达到了‘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的境界。”
“这一时期,扬州又出现了一位著述之人,叫周二学。”
“周二学为诸生,通诗文,善书,尤精鉴别,家中曾经豪富,所蓄书画甚富,但因为书画之癖,以致‘学殖渐荒,家计日消’。”
“为了研究书画,他撰写了一本《赏延素心录,凡十则,可谓《装潢志续篇。”
“书中记论了揭洗、补缀、装裱、糊法、题跋印记及画闩、画案、画匣等装帧讲究,以为书画装裱以清雅为尚,持论精当,简而有要。”
“与苏帮,京帮装裱不同,扬帮装裱历来以‘仿古装池’为其显着特点,扬帮修复字画,也从来不是用统一的一种手法去做这件事情,而是根据每张画不同的破损程度,有不同的修复方案。”
“到了民国时期,扬州不少装裱大师前往沪上、京城,扬派装裱技艺在各地传扬。”
“这个时期出了如号称‘绢本大王’善于修复绢本的刘道生,以及留在扬州,继续传承的刘道生的弟弟刘道林。”
“他们继承了扬装裱整洁秀丽之艺术风格,能够运用去污、揭禙、补残等技法,精心修补、装饰,对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