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游侠儿
  4. 第225章 千古一帝
设置

第225章 千古一帝(2 / 3)


说话做事,你们家倒是好,反过来了?哪天带他来甘露殿,朕亲自考考他。然后给他安排几件正经事情做。”(注:甘露殿,寝宫的主建筑,比神龙殿地位高。但是通常皇帝不会住在那。)

“多谢陛下恩典!”尉迟敬德闻听,立刻躬身道谢,“末将的这个小儿子,做个武将肯定不成,做个县令、刺史什么的,应该不会让陛下失望。”

“你还真不客气!”李世民立刻明白,尉迟敬德为何刚才要提他自己家的小儿子,翻了翻眼皮,低声数落。

“末将的爵位,将来要给老大,老二蒙陛下恩典,已经做了中州刺史。老三出生得迟,赶不上他的两个哥哥,末将难免要替他多操心一些。”尉迟敬德陪着笑脸,老老实实地解释。

他越是这样做,李世民越不想把他当外人。因此,笑了笑,轻轻点头,“也好,大半年来,你隔三岔五就进宫守夜,朕正不知道该怎么酬谢你呢。宝环学问高,为人又稳重,朕许他个刺史做,言官应该也不会过于啰嗦。”

“谁敢啰嗦,我扇他大耳刮子!”尉迟敬德立刻竖起眉头,低声宣告。忽然意识到这话说得有些过分,又迅速改口,“我过年到陛下这里赴御宴时,拿酒灌醉他。让他好好出个大丑,从此后悔多嘴多舌。”

“胡说,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朝堂上谁还敢直言进谏?”李世民瞪了尉迟敬德一眼,低声呵斥。

“他们说正经事,末将当然不会针对他们。”尉迟敬德却不服气,低着头小声嘟囔,“可他们如果满嘴跑舌头,末将说他们不过,自然就得想点儿别的办法。”

“言官自古以来就是风闻奏事,不能要求他们每次都必须有理有据。否则,为帝王者就听不到反对之声了。”李世民又瞪了尉迟恭一眼,迅速补充。

知道对方不会服气,顿了顿,他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辈子,虽然性子混了一些,却没什么坏心眼,朕已经习惯了你说话做事的风格,不会跟你计较。但是,你老了,得给儿孙们做个表率,免得他们将来学你。”

“他们才不会学我。”尉迟敬德一直以几个儿子都很给自己争气为荣,立刻笑着回应。“更何况,学了也不怕。太子将来,一定会像陛下一样,是个千古明君!”

有哪个父亲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家儿子?饶是曾经废过一任太子李世民,听尉迟敬德说自家儿子会做千古名君,心里头也像喝了蜂蜜水一样舒坦。

然而,嘴巴上,他却强迫自己谦虚,“千古明君,哪是那么好当的?朕这二十年来如履薄冰,都不敢保证,后世史家笔下,如何说朕?更何况是太子?”

“如果有史官敢说陛下不是千古明君,那他就等着被全天下的老百姓朝脑袋上丢烂菜叶子吧。一斗米三文钱,长安城内的好铁匠干一天的活,赚的钱就能养活全家小半个月。”尉迟敬德闻听,立刻笑着摇头,“这日子,末将读书少,从没在史书里看到过。如果陛下都不算千古明君,古往今来,就没明君了。”

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李世民未必会太当回事儿。但是,从跟所有文官都吵过架,甚至好几次差点儿跟长孙无忌大打出手的尉迟敬德嘴里说出来,却极具可信性。让他顿时,就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刚才又好了三分。

而尉迟敬德,却知道保持好心情对病人的重要性,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太子,别的不敢保证,末将相信他不会比陛下差得太多。就看他这半年多来监国,那叫一个稳,让末将都怀疑,陛下是不是一直在背后给他支招!”

“哦?”李世民的眼神,又是一亮,笑着低声询问,“太子真的有这么稳当?他都做了哪些让你觉得顺眼的事情,你竟然如此夸他?”

“多了,末将得一件件慢慢数。”尉迟敬德想了想,伸出左手,开始用大拇指数自己的手指头,“五月份的时候,青州歉收。太子立刻从洛阳调了米过去赈济,并且派了岑长倩专程前去监督,把趁机贪污粮食的官员和囤积居奇的奸商,给砍了十几个。青州的米价,立刻就压了下去,据说基本上没饿死人。”

“六月份,记吃不记打的高句丽人蠢蠢欲动。太子立刻给程名振下了一道手令,许他便宜行事。结果程名振派死士潜入高句丽境内,一把大火,烧光了高句丽人的军粮。高句丽人立刻老实了,再也不敢踏过边界半步。”

“七月份,有人倚老卖老,举荐了一大堆关陇子弟出来做官。太子直接给否了一大半儿,剩下的,则交给吏部考校之后,选其中真正有才干,派到西域立功。”

“八月……”

一口气说了四五件,每一件,都是李世民心里头知道且赞同,却从没做过任何点评的为政举措。此刻听尉迟敬德夸起来没完,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又美滋滋地听了一会儿,直到尉迟敬德的手指头不够用了,才笑着询问:“难道就没有你不满意的,或者你觉得太子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