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官府宣扬,这会大伙已知晓仙人是个好的,先前天水想要灭世就是仙人设法挡住,不让天破(并不是)取他们性命。
知道真仙的他们已经决定给仙人立庙,这可是真仙人,定会保佑他们平平安安,事事顺遂。
有了贫者高声开头,白居易心中冲动,竟然高声大问:“吾乃白乐天,敢问仙女先前仙长说解甲骨文可换钱,现在还能换吗?”
他身旁的元稹大吃一惊:难道你解出来了?
白居易理直气壮回答:没有,他就想试试天幕听不听得到他们的祈求而已。
很显然天幕并没有听到她的祈求,而是继续讲述:
【松江府沿海土地偏盐碱化,很合
适耐盐的棉花,棉花普及深入民间,对于广大底层百姓而言:在布料及御寒上,多了一种选择。
棉花没普及前百姓选择布料只有:麻、葛、木绵,到冬季时会用芦苇,丝绵或木绵填充保暖;
芦花: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在河边干吗?除了洗衣服就是采芦花过冬用;
丝绵:质量稍次的蚕丝扯成絮,价格昂贵;
木绵:别名叫英雄树、攀枝花等,其果实纤维比非洲棉还短,重量轻产量少;
此外还有在衣裳里填充秸秆、鸡鸭羽毛等方式,但无论什么填充物在入冬前都会做一件事:捣衣;
再次引用诗仙太白的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儿的捣衣不是洗衣服,而是把葛麻等布料捣软,让布料经纬变得密集,防寒同时又能使衣物寿命延长】
秦
秦始皇认真记下‘耐盐’二字,心中琢磨:天幕言棉花在印度如同丝绸,想必现在也有棉花吧?
现在的天竺是否有棉他并不能确认,但他已决定派人探寻,即使他找不到那秦二世、二世、四世继续搜找,定能将其带回大秦。
至于天幕展现的纺织图纸…墨家钜子在殿内,并不担心大秦没有纺织机。
墨家钜子:开心又失落,开心墨家受陛下重视,失落墨家学说何时能发扬光大?
墨家的心绪复杂秦始皇半点不知,经过后人宗教讲述后,他已决定再拆墨家。
决不能让墨家内部紧密相连!
他抬手揉了揉额头,轻声道:“现贫者如何过冬?”
丞相王绾斟酌上奏:“除天幕所言,还有贫者在冬日烧沙做床,把自己埋入热沙以过寒冬。”
身为大秦丞相,往日他并不会了解贫者生活细节,自从知晓大秦被百姓推入亡国坟墓后,他特意派人询问咸阳贫者生存。
得到的答案让他胆战心惊,大秦改革,势在必行!
唐.老
刚接到陛下诏见消息的李白,正在作诗赞黄道婆事迹,听到自己的诗被天幕讲出时一愣,他字前面是什么?
诗仙?
他饮酒的手一抖,心绪复杂难辨,喜的是自己才华终被认可,复杂的是:原来圣人因‘诗仙’诏自己回京。
再次引用?呵~李白轻笑:原来自己还沾了神迹的福佑!
他出身商籍,按律不能应试,想要踏上仕途只能干谒(自我推荐)。
五年前他趁圣人狩猎献上‘大猎赋’,期望能得赏识,可惜无果。
在长安踽踽二年,除献诗玉真公主结识季真(贺知章)外,仕途如蜀道‘行路难’,只能归去来离开长安,另求出路。
“哈哈哈”他提酒入喉,饮罢大笑:“诗仙啊!”
自己有诗仙之名,那仕途呢?
【即便棉衣穿久了容易变硬变涩,需要定期旧棉重弹,但对百姓而言,棉衣在冬日是最好的御寒物。
所以黄道婆的产业升级意义非常大,更重要的是无论哪方州郡前来求教纺织技术,黄道婆也大方传授。
时人为了感激她特做民谣纪念:黄婆婆,黄婆婆,教戒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在技艺不外传的古时,她的行为‘雷锋’,所以黄道婆去世后,民间自发为她建祠立庙,过节时祭祀上供。
香火到清朝时仍然不绝,甚至清廷把祭祀黄道婆作为官方祭祀。
与蚕神嫘祖、儒圣老子等统治者认定的祖师不同,黄道婆的祭祀是从下而上的祭祀,也就是说:她是百姓认同的祖师!
因百姓对其信仰太深,使得朝廷不得不正视她,承认她对纺织业的贡献和地位。
所以到80年代时,上海和海南对黄道婆的归属展开了明争暗斗。
上海把棉花作为‘市花’宣扬自己纺织史,海南反手就以黄道婆为核心,建造了一系列黎族纺织技艺园区】
明争暗斗?
为什么要争?众人惊疑时,就见天幕突然跳出两小人,一人头顶:上海,一人顶海南;
上海:她是我松江人;
海南:她在我这过半生;
上海:她在松江把棉纺技艺发扬光大;
海南:黄道婆学我黎族技术,就是黎族人;
…
秦始皇望着说着说着就打起来的两地,非常不解:后世地方为何要争?
松江民众与崖州民众同样不解,但并不妨碍他们加入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