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本来就是善治地方的人物。 他任豫州刺史期间,革新吏治,锄强抑暴,兴利除弊,政声卓著。 曹丕曾嘉奖道:“逵真刺史也!” 同时还布告天下,要求各州效仿豫州的治理措施,并封贾逵为关内侯。 豫州百姓受贾逵恩泽多年,如今听到贾逵病重,都很担心,并派了代表前来探望。 贾逵让贾充侍立在病榻旁,接见了前来探望的人,并且说道,“于深受国家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 然后又对贾充吩咐道,“我死后,丧事从简,一概不得有所修作。” 此时的贾充尚未成年,举止却如同大人一般,恭敬应下。 同时奉侍汤药,甚是孝顺。 士吏见此,皆是感叹贾逵的忠心,又对贾充表示称赞。 直至探望的人走后,贾充这才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大人前面说过,曹氏三代以后,只怕就会衰微下去。如今为何又盛赞曹魏之德?” 贾逵叹息一声,“虽曹休与我有怨,但无论武皇帝还是文皇帝,皆对我不薄,深受国家厚恩,非是假话。” “我所患者,乃是那曹休与我积怨已深。不过他虽是宗亲,但我亦是三朝元老,他再怎么寻衅,亦对我无可奈何。” “就怕我死后,有人会寻你麻烦,所以今日我令你奉侍于旁,就是为了让那些人帮你把名声宣扬出去。” “我与曹休相互弹劾之事,本应是那曹休理亏,如今天子褒他而抑我,是因为要借重宗亲。若是我今日之言传了出去,天子心中可能会有所愧欠。” “只待我死后,天子说不得会对你多加照顾一二,到时曹休也不会找贾家的麻烦。” 贾充听了,这才明白自家大人的良苦用心。 外面的人当然不知道贾逵对贾充说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贾逵与曹休有旧怨。 没想到在石亭之战中,还是贾逵不计前嫌,奋力相救,这才让曹休避免了全军覆没。 于是人人都称赞贾逵的心胸。 反是曹休,被救之后,非但没有感激,反而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寻衅,甚至还试图把战败的责任推到贾逵身上。 虽然天子以曹休为宗亲身份没有追究,还特意派人前往嘉奖。 但这并不代表着别人会认同。 等贾逵病倒的消息传开来,舆论纷纷,皆是说曹休的不是。 曹休兵败后,本来心中就有惭愧之意,羞于见人,此时再听到世人对他的议论,当下不禁又气又急又恨。 他背上原本生过痈包,急火攻心之下,痈包发作,很快就转成了疽,一下子就病重不起。 曹休的病情发作极快,天子派过来的使者才刚刚离开,他就已经熬不住了。 就在曹休死去后几天,贾逵也跟着不治而亡。 两人双双病亡的消息传到洛阳,直接就打了曹睿一个闷棍,让他眼冒金星。 他刻意褒奖了曹休、朱灵、王凌等人,又让夏侯楙去安抚东边的世家,最后立虞氏为贵嫔,这一番操作下来,本来已经把石亭之战的影响降到最低。 没想到还没等他松一口气,曹休和贾逵就双双病亡,一下子把他的全部计算打乱了,让他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几乎就要吐血。 陇右之战以前,东线战场一直就是魏国最主要的战场,这里聚集了最多的兵力。 如今东线刚经历石亭之败,曹休与贾逵一齐病亡,就意味着东线同时失去了最重要的两位将领。 若是东吴这个时候进犯,则合肥就有危险。 曹睿不敢怠慢,连忙下诏,让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免得被东吴钻了空子。 可能太和二年对于曹睿来说,不是一个好年份。 就在他手忙脚乱的时候,一直割据辽东的公孙家族也不甘寂寞,跑过来凑了一份热闹。 辽东的公孙家族最先是由公孙度发家,趁着中原大乱,割据辽东,自称辽东侯、平州牧,穿戴拟于天子。 后其子公孙康承袭父位,仍恃远不服。直到曹操破袁绍,征乌桓,公孙康这才砍了袁尚袁熙的头送给曹操,以示臣服。 公孙康死时,因其子公孙晃和公孙渊等年纪尚小,众人于是拥推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然后公孙恭因为生病,变成了阉人,以致于身体过于虚弱不能治理辽东。 于是长大成人的公孙渊渊胁逼其叔父退位,并把他囚禁起来,然后派使者前往洛阳,禀报此事,希望洛阳能承认他的位置。 于是侍中刘晔建议曹睿,“公孙氏占据辽东由来以久,有海水和山险阻隔,又与胡夷相通,绝远难制。” “如若任由公孙氏这样下去,必生后患,等公孙氏当真反叛大魏,到时候想要诛之,则难矣!” “不若趁着公孙渊新立,其国内还有不少反对他的人,出兵辽东,同时开出悬赏,那些反对者加以协助,如此一来,说不定可以不战而定。” 若是换作平时,曹睿自然会考虑一下这个意见。 只是今年大魏连续两场大战,元气大伤,自家的事情都应接不暇,哪还有时间去管那遥远的辽东? 于是他当场就罢了这个提议,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同时诏令天下,罢兵休战,让边疆将士紧守边关,不得擅启战端,以休养生息。 也幸好无论是西边的蜀汉,还是南边的东吴,都没有继续大规模寇边的迹象,这才让他暂时缓了一口气。 只是曹休的死去,再加上前些日子堂堂夏侯家居然只有一个夏侯楙勉强能用,让曹睿感觉到了一丝危机。 大魏从来就没有担心过人才匮乏的问题。 但曹睿此时不得不